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重庆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渝府发〔2006〕14号
【发布日期】 2006-02-22
【实施日期】 2006-02-22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  2006年,是我市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确保“十一五”安全生产良好开局,现提出2006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  一、总体思路
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双基三专”工作的内涵,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充分发挥乡镇安全监管职能作用,增强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标本兼治的防控措施。突出抓好“两化四加强”工作:全面推进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整治、重特大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和“十一五”安全生产良好开局。
  二、工作目标
  ——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下降3%。
  ——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将特大以上事故控制在4次以内。
  ——建立适应乡镇职能调整后的安全监管运行模式,完善乡镇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逐步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2006年6月底前,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实施重大危险源责任监控,明确监控责任,落实全市1.2万个高危企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防范措施。
  ——实施重大事故隐患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挂牌整治,挂牌整改率达到100%;在2006年底前,完成主城区4户化工企业搬迁。
  ——继续深化专项整治。以煤矿、交通运输、危化行业3个专项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建设施工、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中小学校等10个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
  ——加大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力度,健全市、区县(自治县、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机构,完善委托乡镇执法领域和范围,实施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和违章行为。
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安全生产纳入我国经济社会五年发展规划目标体系,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市政府已将安全生产列入“十一五”26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安全生产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启新思路,推出新举措,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把安全生产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十一五”规划,狠抓规划落实,在前两年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十一五”安全生产良好开局。
   (一)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夯实乡镇和企业两个平台
  “双基”工作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进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今年“双基”工作重点。
 1.全面推进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各级政府要履行好维护和谐稳定职责,切实加强安全监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渝委发(2005)27号)要求,进一步完善乡镇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乡镇安监办职能,稳定并充实乡镇安全专(协)管队伍,同时在编制、经费等政策上给予安全监管部门适当倾斜。继续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安全生产执法体系,2006年6月底前组建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总队,强化各区县(自治县、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职能,完善委托乡镇执法领域和范围,实施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乡镇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一线监管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推行基层社区、村社安全生产工作划片包干的“网络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全面推广“113”安全生产示范工程的经验,在2006年3月底前,由市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指导意见,建立一套涵盖全面、重点突出、程序明确、操作性强的乡镇安全监管制度在全市推广。
  2.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2006年4月底前,市级相关主管部门要分别制定各行业、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使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设计、工艺、操作、管理上逐步实现标准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生产台账及生产环节各岗位安全质量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制度、风险识别及安全评价评估制度、风险保证金及工伤社会保险、责任保险制度和从业资质安全淘汰机制等保障措施。建立中央在渝企业安全监管制度和联动协调机制,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等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探索建立全市安全标志产品和劳动防护用品专营市场,打击假冒伪劣,确保企业安全装备及个体防护用品质量。按照国务院相关规定,在2006年6月底前,完成煤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