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宁党办[2006]12号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各地、各部门把农村文化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积极适应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需求,千方百计增加投入,通过组织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建起了一批县、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实现了广播电视对农村的全面覆盖;通过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必须看到,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是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资源不能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骨干人员少,文化活动内容单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变。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结合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功能相对齐全,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壮大队伍,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向群众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坚持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办相结合,政府投入和群众投入相结合,增强实力,增加活力,充实设备,丰富内容,不断满足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收听收看多频多套广播电视节目的需要。积极拓展农村文化建设功能,切实发挥文化在活跃农民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二、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力度 1.以提高中央和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入户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争取到2010年全区所有的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充分发挥现有无线转播台站的作用,利用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力争使 99%的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做好农村接收广播电视的服务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运行服务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 2.深化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建设,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到 2010年全面实现全区农村一村一月至少放映一场电影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