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6年农业农村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省、市属驻宁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5%预期目标的实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继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壮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稳定粮食、烤烟生产的同时,着力培育壮大牛、菌、茶、竹、杏、葛、兔等特色产业,打造闽西北山区绿色产业带,推广“烟—稻—畜—菌”、“禽-沼-果”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烟后优质稻种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59万亩,总产22万吨;稳定烟叶种植面积13万亩,收购烟叶28万担以上;以建小区创示范为抓手,推进闽西北肉牛种源繁育基地建设,加快肉牛良种改良,壮大杂交母黄牛群,年内全面完成本地公牛阉割任务,实现肉牛出栏1万头,新增杂交黄母牛3000头;依托肉牛、粮食产业壮大草腐生食用菌,在安远、水茜等北部乡镇重点发展姬松茸种植150万平方米,在泉上、湖村等东部乡镇重点发展蘑菇种植50万平方米;在河龙、城郊、中沙等乡镇新植优质茶叶0.35万亩;在城南、城郊等乡镇发展葛根种植1万亩;在水茜、湖村、城南、城郊等乡镇新植银杏0.7万亩,使全县银杏种植面积达2万亩;在治平、安乐等乡镇重点发展竹产业,新培育丰产竹林2万亩,低改垦复2万亩,新建速生丰产林与工业原料林基地0.5万亩;抓好翠江、城郊、城南、湖村、泉上獭兔产业的发展,2006年实现年出栏10万只獭兔规模。以规模促特色,以特色增效益。 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上争项目、外引资金、内聚力量等办法,继续做大做强省级龙头企业农星农牧公司,扩大家禽无公害养殖规模,着手肉鸡加工项目前期工作;扶持佳穗米业、春辉茶叶、淮土肉牛交易批发市场等市级龙头企业和振兴竹制品、大山农业、园春食品等规模企业的发展,争取新增1家省级龙头企业;加快恒祥牧业、鑫鑫獭兔、金星牧业、客家源食品、宁花科技食品和客家米业等县级龙头企业的发展,争取新增3家市级龙头企业。出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向“3+2”产业成长型骨干企业集聚,做大食品加工业。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力争“CB-1”烟叶创国家或省著名产品品牌;“穗利”优质大米、喔喔鸡、闽西黄牛、金硕葛王进入省优势品牌;春辉、大山、万士利等3家企业进入市知名企业行列;姬松茸争取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宁花茶油和大山农业生产的有关农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力争全县取得“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15个以上。 3、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广安远姬松茸专业合作社、治平竹业协会、泉上农产品信息技术交流中心和县畜禽养殖协会等经验做法,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规模适度、运作好、效益高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新增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家,形成内连农产品基地、外接市场的“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 4、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