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明政〔2006〕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2006年三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今年政府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六年三月十二日 2006年三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要点 2006年政府工作要在市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委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扩大有效需求、做强中心城市、打响优势品牌、提升开放水平、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统筹协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建设中更快更好发展。 一、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 (一)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谋划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项目,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以上工作由吴俊慰副市长、林俊德副市长负责,市农办、农业局、发改委、规划局、建设局和各县(市、区)具体抓落实。 (二)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落实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安全责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龙头企业引领发展,以品牌壮大规模,巩固发展水果、茶叶、畜牧、水产、菌业、蔬菜、建莲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烟叶、笋竹、肉牛、肉羊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红豆杉、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壮大县域特色经济。逐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安全准入制度,打造产业、产品名市、名县,争创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以上工作分别由李家荣副市长、吴俊慰副市长负责,市农办、农业局、粮食局、烟草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和各县(市、区)具体抓落实。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发展种养业收入,增加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产业扶贫等办法,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好劳务派遣工作,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鼓励、扶持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营销队伍,搞活农产品流通。 以上工作分别由刘道崎副市长、吴俊慰副市长负责,市农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供销社等单位和各县(市、区)具体抓落实。 (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化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创建科技示范乡镇,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一县一业”星火计划,推进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抓好一批星火密集区、星火产业基地和星火创新龙头企业。完善农业155服务网络,进一步深化“村会协作”。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的防控,做好农、林、水产病虫害防治工作。 以上工作分别由吴俊慰副市长、朱昌贤副市长负责,市农办、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等单位和各县(市、区)具体抓落实。 (五)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实施一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烟田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推进“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修复水毁水利工程。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完成路面改造、硬化700公里。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农技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乡村医生和治安协调员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组织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 以上工作分别由严凤英副市长、张发录副市长、吴俊慰副市长、林俊德副市长负责,市农办、水利局、烟草局、交通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计生委、卫生局、公安局、统计局等单位和各县(市、区)具体抓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