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政府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计划的通知
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 《乌鲁木齐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计划》已经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行业指标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二○○六年三月十三日
乌鲁木齐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计划 一、“十五”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五”计划和年度计划目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是“九五”末的1.74倍,年均增长11.73%,高出“十五”计划目标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年均增长11.84%,第二产业增加值2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年均增长10.89%,第三产业增加值3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年均增长12.23%;地方财政收入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5%,年均增长15.84%,高出“十五”计划目标5.84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7亿元,年均增长13.31%,超出“十五”计划目标112亿元;非公有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51%,比“九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4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7%和8.06%,分别比“九五”末增加3564元和1336元,基本完成计划目标。 2005年我市加大了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7%,增速创历史新高,扭转了多年来低于经济总量增长的局面。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和管理,在国家宏观信贷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狠抓投资目标分解落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内资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28万美元,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协调管理,71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52亿元,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5亿元,增长12.86%。加强了市场监管,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市场繁荣活跃,内外贸易高速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增长16.48%,进出口贸易总额(全口径)39.47亿美元,增长44.4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5%。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旅游业快速发展,在全疆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5亿元,分别占自治区的46%和49%。加大了科教文卫各项事业的投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贯彻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实效,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6%。狠抓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城市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56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弱,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难度较大,资金短缺和重大项目缺乏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城市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任务仍很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 2006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亚心之都、国际都市、商旅名城、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牢牢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