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2006年重庆市工业投资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经委(经贸委、计经委、企业发展局),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各控股(集团)公司,各大型企业集团: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的有关部署,启动“十一五”规划,做好2006年我市工业投资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确保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顺利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的开门红,我委制定了《2006年重庆市工业投资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意见》,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六年三月十五日 2006年工业投资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意见 2006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对全面完成我市“十一五”发展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重庆工业新的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我市工业投资规划与技术改造工作的重点就是按照“5444”发展战略和经济工作会精神,完成并启动“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完善重大项目库建设。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强化重点项目监管措施。实施技术改造“双百”工程,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率,为“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围绕新型工业化“5444”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出了全市工业投资工作意见,重点开展四大产业集群推进工作,加快“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和各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措施,技术改造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5亿元,同比增长41.8 %,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8.1%,比2004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确保500亿元,力争550亿元”的全年工业投资目标任务。 (一)组织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全市“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和重点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行业部门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摸清我市各行业基本情况和国内国际发展态势及发展模式,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基本完成《重庆市“十一五”工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和汽车、机械、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主要行业规划编制的工作。 “十一五”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主城区老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迁建技改任务;突出发展四大重点产业,基本形成“一大三强”(“一大”即壮大汽车摩托车产业,“三强”即培育做强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1430”(即以北部新区1个龙头,高新区、经开区、长寿化工园、西永电子园4个重点园区,30个特色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促进三大经济区、四大工作板块协调发展。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改造,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全市工业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在西部和全国的位次逐年提升,为把重庆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力的长江上游现代产业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落实责任,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围绕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5444”总体发展思路,立足于促进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我们拟定了《四大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市政府以渝办(2005)47号文件下发了该工作方案,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培育一批有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多产业支撑的发展格局。2005年,全市工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94户,其中销售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43户,比上年增加25户,其收入总量占全市72.4%。其中,10亿元以上的36户,比上年增加11户,50亿元以上的有7户,增加4户,100亿元以上的企业4户。工业经济结构发生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