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字号
【发布日期】 2006-03-24
【实施日期】 2006-03-24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济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O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济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五”工业发展回顾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部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60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77.5%,年均递增16.9%,比“九五”期间提高5.25个百分点。其中2005年完成734亿元,比2000年增长1.18倍,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9.1%,比2000年提高3.77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14户,比2000年净增676户;资产总额达到1834亿元,比2000年提高91.4%;完成工业增加值670亿元,比2000年增长2.1倍;实现销售收入2075.6亿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实现利税213.5亿元,比2000年增长2.3倍;从业人员55万人,比2000年增加14.4万人。
  (二)支柱产业优势显现,骨干企业带动突出。2005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0%,其中交通装备、冶金钢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0%左右。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十五”以来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高居各产业之首。重型汽车、中厚板、摩托车、锻压设备、数控机床、试验机、化学纤维、彩电、服务器等一批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济钢集团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跻身国内八大钢铁企业;重汽集团重型汽车达到5万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跨入全国二类石化企业行列;山水集团通过企业改制和跨地区整合,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水泥制造企业。
  (三)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创新能力逐步提高。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CAD、CAM、CAPP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市企业广泛应用。“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技改项目3680项,完成工业投入937亿元,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185条、国内先进水平生产线575条;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形成了以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为龙头、30个省级技术中心为骨干、56个市级技术中心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承担国家“863”攻关项目18项;拥有中国名牌7个,山东名牌58个,济南名牌193个;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6个。
  (四)整合重组力度加大,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经过改革重组,国有经济布局得到调整,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逐步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到43%。全市国企改革改制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十五”期间,有126户企业完成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改制,89户企业移交县区管理,一批老企业焕发了新活力。济南轻骑成功复牌、小鸭集团与斯威特成功重组,5个ST上市公司走出困境。山水集团完成整体改制,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力诺集团、蓝星集团、时代集团整合重组国企都取得了成功。
  “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然而,与全省、全国先进城市相比,无论工业经济总量、结构,还是发展速度、效益、后劲,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县域经济、外向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工业投入不足,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挥。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实现济南工业跨越式发展。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与条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我市工业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为济南工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链全球化延伸、产业梯度转移日趋明显。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劳动力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国内看,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初步实现,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遏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投资拉动、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重化工业和消费产业加速发展,国内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将为我市优势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二)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为济南工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2005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明显增加、实力明显增强,且增长速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外商投资区域热点呈现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湾“北上转移”的趋势;同时,山东半岛制造业正在逐步承接日韩制造业的转移,这对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山东来说,是新一轮发展的契机。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科教中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可替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突破济南”战略的实施,“济南都市圈”的构建,将极大地拓展济南工业的发展空间。
  (三)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规划建设的12个工业园区和10个企业产业园,为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产业能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具备了较强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配套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
  (四)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济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已形成融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京沪、胶济和邯济三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济南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半日经济圈和一日经济圈;扩建通航后的济南国际机场已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实施了交通、管网、供水、绿化等十大工程,城市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支撑工业发展的综合条件日臻完善。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市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十一五”是我市重化工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面临着资源需求增加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业仍然任重道远;新一轮的城市及区际竞争加剧,给我市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多数企业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