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我省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一年。各级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此,省政府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06年8个方面工作,确定了28项需要重点推进的具体工作,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落实。重点工作涉及到的其他部门和有关市县,都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努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附: 安徽省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今年政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一五” 发展的良好开局,我们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06年8个方面任务作出细化和分解,确定28项需要重点推进的具体工作。安排意见如下: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保持工业快速增长势头 深入推进“861”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汽车、家电、化工等产业发展,支持生物质能源开发。加快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推进煤化工和煤层气开发。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节,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驰名、著名商标。研究编制安徽省“工业强省”战略实施纲要。 牵头负责领导:黄海嵩 牵头责任单位:省经委、发展改革委 协同配合单位:省政府有关部门 2.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大“两山一湖”旅游境外营销力度,启动环巢湖旅游开发,推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培育一批省级重点流通企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养老、物业管理等生活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牵头负责领导:文海英 牵头责任单位:省旅游局、商务厅、经委、发展改革委 协同配合单位:省政府有关部门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开展资源节约,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改造,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抓好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开展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加强国家试点企业和城市工业示范国债项目的争取工作,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和城市。开展节约型城市、机关、企业、社区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牵头负责领导:任海深 相关配合领导:黄海嵩 牵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局、经委 协同配合单位:省政府有关部门 4.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完善县级管理体制,赋予县级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有条件的县(市)实行省直管县试点。建设一批经济强县。召开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牵头负责领导:任海深 相关配合领导:文海英、黄海嵩 牵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统计局 协同配合单位:省政府有关部门 5.加快沿江和沿淮城市群建设 制定和实施沿江区域发展规划,以发展重化工业、建设产业密集带为重点,推动沿江城市联动发展和跨江发展,构建“马芜铜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制定和实施沿淮城市群规划,以“两淮一蚌”为突破口,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煤电化、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能源和材料产业,推动皖北地区加快发展。 牵头负责领导:任海深 牵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建设厅 协同配合单位:省政府有关部门 二、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推进小麦高产攻关和超级稻示范项目,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抓好 30个左右优质粮食示范大县,引导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全省粮食总产确保 520亿斤,争取550亿斤。 牵头负责领导:赵树丛 牵头责任单位:省农委 协同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粮食局 7.加快养殖小区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快畜禽水产良种项目和养殖小区建设。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