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紧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厦门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2006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厦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06]3号),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一)地质灾害现状及主要特点 2005年本市共发生房前屋后地质灾害(崩塌)28处,治理、搬迁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截至2005年底,全市尚有房前屋后地质灾害(隐患)点113处,其中滑坡26处,崩塌59处,潜在不稳定斜坡26处,泥石流2处。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厦门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表 ┌───────┬────┬────┬────┬────┬────┬────┬────┐│ 灾害类型 │ 同安区 │ 翔安区 │集美区 │海沧区 │ 湖里区 │ 思明区 │ 合计 │├───────┼────┼────┼────┼────┼────┼────┼────┤│ 滑坡(处) │ 14 │ 8 │ 1 │ 2 │ 1 │ 0 │ 26 │├───────┼────┼────┼────┼────┼────┼────┼────┤│ 崩塌(处) │ 34 │ 6 │ 10 │ 0 │ 4 │ 5 │ 59 │├───────┼────┼────┼────┼────┼────┼────┼────┤│潜在不稳定斜坡│ 10 │ 2 │ 3 │ 0 │ 11 │ 0 │ 26 ││ (处) │ │ │ │ │ │ │ │├───────┼────┼────┼────┼────┼────┼────┼────┤│ 泥石流(处) │ 2 │ │ │ │ │ │ 2 │├───────┼────┼────┼────┼────┼────┼────┼────┤│灾害点数(处)│ 60 │ 16 │ 14 │ 2 │ 16 │ 5 │ 113 │└───────┴────┴────┴────┴────┴────┴────┴────┘ 本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如下: 1、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山前地带,同安、翔安、集美区的北部山区为多发地段,总体上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点。 2、滑坡、崩塌为主,规模较小 地质灾害大多为规模较小的滑坡、崩塌,影响范围一般波及一座或几座房子。 3、雨季多发,旱季少见 地质灾害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并且较多出现在雨季的强降雨期间或强降雨后的几天内,旱季较少发生。 4、灾前征兆不明显,突发性强,危害性大 滑坡、崩塌、泥石流大多数灾前征兆不明显,发生时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容易造成人、畜的伤亡及财产的损失,危害性大。 5、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比重大 目前发现的地质灾害大多数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山前地带人为削坡建房、修路等形成的斜坡处,自然因素产生的地质灾害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