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石门县委、石门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1号、省委1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2)基本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以农民为建设主体,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社会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3)目标任务。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使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农民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农村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全面改观,实现“五通、四有、两好、一化”目标。“五通”即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通信;“四有”即村村有致富门路,户户有宽敞住房,家家有大额存款,人人有社会保障;“两好”即村容村风好,村务管理好;“一化”即村镇建设规范化。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围绕“做活山地文章,发展绿色农业”的总体思路,继续抓好柑橘、茶叶、蔬菜、烤烟等特色产业建设,着力建设一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努力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县。深入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行QS质量认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重点抓好牲猪、家禽、草食动物等六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促进养殖业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养殖业的防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按照全村80%的土地用于发展特色产业或80%的劳动力从事特色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标准,在全县培育100个主业突出、特色明显、技术应用好、生产效益好的农业特色产业村(居),促进全县种养业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 (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广柑橘“三分两扩”,以每年10%的速度扩大“三分两扩”的比重。提升茶叶加工水平,以每年5-10%的速度提高名优茶比重。围绕橘、茶、猪、禽、羊等主导农产品,着力培育一批装备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集群发展,形成科技优势和规模优势。重点培育1个年产值过5亿元和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增强石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6)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防风险能力。大力推广优质种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农业机械,加快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抓好白洋湖柑橘优质特早熟无病毒种苗基地建设,搞好柑橘病虫害防治,确保柑橘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抓好水南渡良种茶繁育基地建设,加快茶叶良种化步伐。抓好有机茶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增有机茶转换面积2万亩,其中获有机茶认证1万亩,到2010年,全县有机茶面积达到2万亩。大力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县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0万亩。以双佳农牧、九峰实业、北山牧业为依托,抓好良种家禽、牲猪、马头羊、肉牛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实现畜禽产业的良种化。建立有害生物预警预报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