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
【字体:
【发布部门】 山西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晋政发〔2006〕5号
【发布日期】 2006-04-08
【实施日期】 2006-04-0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6〕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根据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继续加快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等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简称六大工程,下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山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启动六大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形势,适时启动六大工程,势在必行,时机有利:
  (一)启动六大工程将有力推动我省林业全面快速发展。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从2000年开始,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省林业有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规模开始收缩,重点将转向生态补偿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着重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我省交通沿线、城镇村庄等区域的绿化力度不够,林业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方面潜力发挥不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不够,启动六大工程,就是要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相配合,在“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两个方面均衡加强,取得新的突破。
  (二)启动六大工程各方面条件有利,时机难得。今后5年,国家仍将在我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实施六大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这为实施六大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使我们具备了实施六大工程的物质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启动六大工程对全省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六大工程是建国以来我省投资最多、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林业建设工程,必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六大工程是生态工程,将推动今后10年全省林业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增加植被,保持水土,影响气候,显著改善生态状况。六大工程是经济工程,有利于我们打破发展瓶颈,弥补增长短线,极大改善发展环境,在吸纳人才、招商引资、开发旅游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六大工程是人本工程,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大工程是美化工程,通过大力促进“身边增绿”,将有效改变荒山秃岭、缺林少绿的面貌,提高城乡建设的品位,树立新世纪山川秀美新山西的良好形象。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
  实施六大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重点地域绿化、推动“身边增绿”为重点,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今后10年林业建设的新突破,加快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通过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我省六大工程,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8%;主要交通干线完成防护林带建设,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荒山绿化率达到50%以上;30%以上的村镇达到园林村镇标准并产生普遍的示范带动效应;厂矿区普遍进行绿化,绿化率达到30%;80%以上的县级以上城市环城林带和林网初步形成,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加上灌木林,林木覆盖率达到30%;高标准完成所有通道防护林带建设,形成纵横交错、遍布城乡的绿色走廊和风景线;沿线1000米范围内荒山绿化率达到80%以上,形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 60%的农村达到园林村镇标准;创建一批园林式企业和矿区,绿化率超过60%;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完成集生态防护、美化环境、休闲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城林带和林网建设;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0%的地级市和县城建成省级或国家级园林城市。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后10年,全省林业建设要继续搞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山上治本”。与此同时,努力把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地方造林绿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全省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