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聊政发〔2006〕52号
【发布日期】 2006-04-19
【实施日期】 2006-04-19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聊政发〔2006〕5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 现将《聊城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聊城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四月十九日
 
聊城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目录
 
  一、形势和现状
  (一)科技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  (二)科技投入显著提高
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  (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  (五)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步伐加快
  (六)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  (七)科技特派员工作全面展开
  二、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  (一)指导方针
  (二)基本原则
  (三)发展目标
  三、重点领域及发展方向
  (一)新材料技术领域
  (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  (三)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
  (四)资源与环境、新能源技术领域
  (五)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
  (六)农业高新技术领域
  (七)社会发展领域
  四、保障措施
  (一)加强领导,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  (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  (四)推进科技对外开放与合作
  (五)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
  (七)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十一五”是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依靠自主创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充分认识全市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制定聊城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于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抓住机遇,振奋精神,跨越发展,加速崛起,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和现状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实施“科教兴聊”战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了科技投入,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科技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工作纳入了县(市、区)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强化了激励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依法开展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全市高新技术大会、农业科技大会、科学技术大会、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动员会、科技自主创新大会相继召开。《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引进招聘高层次人才智力的暂行规定》、《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聊城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发展的规定》、《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科技投入显著提高。2004年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8.6亿元,较上年增长48%,其中全社会R&D经费支出2.4亿元,较上年增加近2倍。“十五”期间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700万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319万元,增长95.5%。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08.92亿元,列全省第11位,同比增长58.77%,列全省第4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02%,列全省第8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家,有5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共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9家。多数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十五”期间全市取得科技成果49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1项。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迈上新台阶,“十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295件,授权量1078件,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计划立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十五”期间共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98项,资金3622万元。其中山东三山集团承担的“高强度热成型中空型材钢研制与开发”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中通客车集团承担的“LCK6920豪华客车底盘的开发与产业化研究”、时风集团承担的“时风环保欧Ⅱ发动机”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五)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从2001年起,连续五年到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哈尔滨、武汉、南京七大城市组织开展引进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活动,走出了具有聊城特色的科技成果引进新路子。全市共有500余家企业与200多个高校院所合作,签订技术项目合同1096项,600余项得到落实和实施,共计带动投入资金20.09亿元。成功举办了“高科会”、“洽谈月”、“回访周”、“新材料科技论坛”和“科技合作高峰论坛暨引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五周年展览”等活动,为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六)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组装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育成了聊玉18号、聊麦16号、聊谷6号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了一大批国内外优良品种,这些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使全市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十五”期间建成1个省级农业示范园,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沙化综合防治示范区,1个市级生物工程中心,10个科技示范乡镇,2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基地。
  (七)科技特派员工作全面展开。全市已有1215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特派员单位深入农村第一线,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207家,成立专业协会211个,参会农户3.4万户,推广新技术741项,引进新品种827个,实施工程项目327个,总投资达2.26亿元,使一大批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十五”全市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科技自主创新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科技创新新体制和新机制还不够健全,科技投入相对薄弱。2004年全市R&D占GDP的比重仅为0.42%,与全省0.91%和全国1.23%相差甚远。科技投融资体系还不健全,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部分县市财政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与先进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对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在统计企业只有99家,仅占12.7%。科研力量比较分散,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少,大部分企业和科研单位不具备承担较大科研项目的实力,缺少追踪高科技前沿技术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制约了全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科技全球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给聊城科技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全市各级应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科技和经济整体水平。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