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哈密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哈行署发〔2006〕34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 《哈密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已经2006年第3次行署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四月二十日 哈密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 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地区抓住国家、自治区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机遇,加快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有效改善了动物防疫条件,提高了疫病预防控制能力,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但地区局部发生的口蹄疫等疫情,也暴露出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思想认识不到位、防疫设施和防疫手段落后等问题,现有动物防疫体系已不适应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加之地区畜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频繁,周边国家和省区疫情复杂等因素,加大了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难度。 加强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对于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地区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保证畜产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地区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基本情况 (一)地区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1. 动物防疫体系机构情况 哈密地区动物防疫体系,除行政主管部门外,由地区动物防疫监督站、各县(市)动物防疫监督站(畜牧兽医工作站)和各乡(镇、场)畜牧兽医工作站三级组成。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个别乡(镇)已开始建立。全地区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正在酝酿之中。 全地区现有在职动物防疫人员369人。其中:技术人员340人,工人29人;汉族职工92人,民族职工277人;女职工169人,男职工200人;在职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学历58人,大专学历232人,中专以下学历77人;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79人,助理以下职称和无职称的280人。 地区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1个,县(市)级动物防疫机构4个,承担辖区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等工作,是地、县(市)疫病防治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30个,职工248人,两县一市乡(镇)站均已实行“三权归县”,主要负责动物防疫、检疫、消毒灭源等工作,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此外,地区行署在三道岭矿区还设有一个肉品检验所。 白石头牧场和伊吾马场由于体制关系,原有的动物防疫机构已不存在,基本无动物防疫体系,白石头牧场仅有1名兼职兽医从事紧急防疫工作,伊吾马场仅有2-3人在疫病防疫季节开展部分工作。 2. 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九十年代以来,国家、自治区对地区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持续投入,累计投资275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配套100万元,先后实施了8个建设项目。其中,省际间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项目1个,动物疫情测报站项目1个,边境县(市)动物疫情监测站项目2个,地区级冷链体系建设项目1个,县(市)级冷链体系建设项目3 个。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和完善了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的工作条件,防疫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防疫手段日趋多样化,为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地区动物防疫冷链项目和巴里坤县、伊吾县的动物边境疫情监测站项目于2004年7月通过自治区验收并已全面启动。目前,地区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和两县一市动物疫情测报站都已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开展了14种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今后动物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动物防疫体系面临的问题 1. 动物防疫机构面临的问题 一是个别县(市)和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生产轻防疫、重免疫轻检疫等问题。业务部门重检疫轻监督,特别是流通环节监管不力,产地检疫不到位。动物防疫工作处于救火应急式被动局面,完全依赖政府推动,缺乏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体制不顺。县(市)基层乡(镇)兽医站“三权归县”政策虽然落实,但归口不统一。兵地之间由于管辖区域相互交叉,而防疫工作又自成体系,加大了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难度。工矿企业、改制后的国营农林牧场等地域的动物防疫管理归属不清,形成防疫“死角”。 三是动物防疫机构的组织构架上重下轻,人员主要分布于城镇及农区,牧区动物防疫人员严重匮乏。基层防疫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工作量大,专业兽医人员流失严重,难以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牲畜数量的逐年增长与兽医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2. 基础设施面临的问题 一是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基础设施较为简陋,全地区还有7个乡(镇)站没有房屋,约有60%属于危房,缺乏基本的防疫器具、冷藏设施和交通工具,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是动物疫病诊断和疫情测报能力较弱。地、县(市)动物疫病诊断室虽配置了仪器设备,但存在基础设施不足、设备不配套、运转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动物疫病的诊断和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县(市)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基本上不具备动物疫病诊断监测能力。 三是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等监督设施简陋。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缺乏固定检查场所,处于不稳定状态,没有动物隔离设施,对于进入地区的动物不能进行隔离检疫观察,存在动物疫病潜入的风险。无害化处理能力弱,且不够规范。 四是全地区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动物防疫物资储备体系,缺乏疫苗、药品、器械、防护用品、消毒剂等必要的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应对突发动物疫情处置能力较弱。 五是动物防疫信息网络化设施不健全。地区疫情监控测报点少,疫情测报方式和技术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时效性 差。 六是畜产品安全检测设施设备不完善,缺乏对畜产品中残留药物快速准确检测和判定能力,实验室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3. 基层动物防疫资金投入不足 基层防疫机构普遍缺乏开展防疫工作所需的业务费、办公费、交通费等费用。国家投资的项目没有安排到乡(镇)一级,地方投入不足,乡(镇)站本身无力更新设施设备。防疫费收取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