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濮政〔2006〕26号 濮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濮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保持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上来,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力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完成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新的步伐。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二00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濮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兴市战略,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2.74亿元,增长15%,高于计划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2%、17.7%和12.3%。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13.8亿元,增长19.0%,高于计划5个百分点。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05.7%,同比提高47.8个百分点。市地方财政收入17.56亿元,增长26.7%,高于计划14.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1.1亿元,分别比年初净增33.4亿元和11.2亿元。物价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总产达202.4万吨,增长3%。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优质水稻40万亩,优质玉米9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13.7万亩,建成了尖椒、食用菌、冬枣、鲜切花等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基地;畜牧业健康发展,肉类总产量22.5万吨,禽蛋产量28.2万吨,奶类产量2.5万吨,分别增长13.4%、8.3%和47.9%;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龙头企业376家,带动农户38万户。坚持以工兴市战略,继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县域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县域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2%。全市非公有制完成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8.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5%。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3亿元,增长17.1%,低于计划0.9个百分点;其中市地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26亿元,增长53.9%。全市1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5亿元。一批关系濮阳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林纸一体化制浆工程、中原大化三聚氰胺、京开大道北入市口、金桥商业城、地下水源给水工程等项目建成投产投用,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项目全部完工,S101郑吴线葛口至后方、台前至吴坝及S209卞张线河套湾至张寨集建成通车,大广高速公路濮阳段、国电2×20万千瓦热电机组、中原大化50万吨甲醇、同力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范县陆集移民建镇、金堤河二期治理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德商高速公路范县段工可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濮范高速公路完成勘测定界等工作。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城市用水黄河取水口改建工程开工建设。中原乙烯30万吨改造、2×35万千瓦燃气发电、盐化工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正在积极做前期准备。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2件实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背街小巷改造等10件实事完成,城市引用水黄河取水口改建等2件跨年度实事完成了计划进度。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市177家国有企业改制面达96%,累计盘活有效资产1.1亿元,安置职工6014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共获得7.5亿元央行票据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99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整合为29家;乡镇机构改革圆满完成任务;交通、公用事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参加了豫港投资洽谈会,成功组织了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和赴浙江、山东招商活动。全市外贸出口完成1.6亿美元,增长57%,高于计划4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3681万美元,增长25.8%,高于计划0.8个百分点;引进市外项目215个,到位资金27.4亿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积极实施“科教兴濮”战略,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45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普九”教育得到巩固,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较快发展,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改造了1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台前县试点工作,参合农民24.3万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8万个,实现再就业1.97万人,其中“4050”人员5900人。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43元提高到160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城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