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吉林省白城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白政发〔2006〕20号
【发布日期】 2006-04-28
【实施日期】 2006-04-2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白政发〔2006〕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00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白城实际,特制定《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
  (一)基础条件。
  “十五”期间,白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总体目标,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05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2.1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3.4%,第二产业增长22.6%,第三产业增长1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45元,年均增长15.5%。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9亿元,年均增长21.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8亿元,比“九五”累计投资增长3.7倍,年均增长31.4%。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37.229.633.2,到2005年调整为32.831.236.0。主要产业格局有新变化,一产比重有计划减少,二产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了一年大变样。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国有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机制为重点,加快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和住房、人事、分配制度等项改革逐步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商务经济比较活跃。到2005年末,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7.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7%。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137万美元,五年平均增长20.2%。引进域外资金69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2.6%。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十五”期间,加大了城市开发建设管理力度,实施了亮化工程、蓝天工程、硬化工程、城市路网、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热化率、燃气率均达到70%以上。农村实现了乡乡通油路,70%的村通等级公路。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47元,五年平均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7元,五年平均增长15.7%。“十五”期间全市农村33.8万人口脱贫。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旅游开发、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体育、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国际经济处于新一轮恢复增长期,国内经济进入消费升级、结构优化的新阶段,总体环境十分有利。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营造了一个更加有利于发展的氛围。特别是国家对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对农业实行的免补措施;对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政策的实施,以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比较优势。
  从我市的比较优势看,支撑未来发展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风能资源优势。全市可开发利用风场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可达6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120亿千瓦时。石油资源优势。全市已探明石油储量达4亿吨,开采量逐年增加。煤炭资源优势。我市紧靠内蒙古,利用霍林河煤炭资源发展火电和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前景十分看好。我市境内的煤炭储量,开发潜力很大。农业资源优势。全市人均占有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面积和杂粮杂豆等物色经济作物产量都居全省首位。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优势。我市工业项目用地价格优惠。劳动力价格在国内和省内较低,适宜科学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白城的能源、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建材等产业的发展优势正在逐渐显现,特别是白城工业园区的高速度建设,更是极大地增添了强劲的后发优势。这些都是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优势所在。
  我市存在的主要矛盾。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农业生产条件差、财政收入少、投融资能力弱、各类人才缺、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压力较大。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本的出路和办法就是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促进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预期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快速发展时期,将由初步实现小康转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经济将以传统工业为主向现代工业过渡;农村经济将进入产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推进,体制建设更加完善。
  (一)基本思路。
  “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基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为主要增长源,促进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实业现代化。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开创我市“十一五”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指导原则。
  ——加快发展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个要务,抢抓各种机遇,突出投资拉动和项目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