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余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新余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余市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新余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 目 录 一、发展现状指导思想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实施原则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二)加快发展电子政务 (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四)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 (五)积极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化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信息化 (七)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八)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工程 (二)电子商务工程 (三)市民“一卡通”工程 (四)农业上网工程 (五)“信用新余”工程 (六)“数字国土”工程 (七)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 (八)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九)工商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十)税收信息系统工程 (十一)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工程 五、主要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宣传教育力度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 (三)优化信息化政策环境 (四)加大信息化资金的筹措和投入 (五)加大对外招商力度 (六)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发展现状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主干网方面:完成光缆主干线2500皮长公里的铺设;互联网出口宽带从几十兆提高到20G以上。各大网络三地交换能力达到1000兆以上,实现新余几大信息网络间的调整互联,并开始为周边地区提供高速交换服务。 宽带接入网方面:城域宽带网已覆盖市区95%以上的大楼和小区;互联网用户发展迅速,达到近2087万余户,城市入网率达20%以上;在线电视网双向改造和电信网宽带改造已初步完成,并开始提供面向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宽带信息服务。 通信业务方面: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5.8万门,长途业务电路1.5万多路端,数字通信端口3万多个,基站数量达到980个,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27.2万户;移动通信继续快速发展,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数为38.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59部/百人。 广播电视网络方面:全市拥有电视发射台2座、电视转播台1座、广播电台3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8座;全市391个行政村,有340个开通有线电视信号,3807个自然村,有1476个开通有线电视信号,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达12.59万户,有线电视用户率达42%,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基本上实现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 邮政业务方面:全市邮政部门拥有电子化局、所58处,邮路总长度2725公里(单程)。金融业务方面:市各大银行推出16台自动柜员机(ATM)、262台销售点转帐终端(POS),发行各类银行信用卡超过26.5万张,每百人拥有25张卡。 (二)电子政务初具规模。集中力量建设市政务信息网,通过组织实施省市联网工程、市县联网工程,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的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为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和开展信息交流构筑了统一网络平台。至今已联通70余个市直党政部门,县区党政综合办公楼也已接入政务信息网。以政务信息网为依托,已建成市、县互通的视频会议系统、政务网的电子邮箱系统、市委保密机要局党政机关密码通讯系统、市委办和市政府办政务信息报送系统、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统计局全国统计内容办公系统、发改委农业经济计划系统以及司法、教育视频会议系统等。同时,采取示范引导、以评促建等方法,推动各级各部门建设了门户网站或网页,形成“中国·新余”网站群。到目前为止,市级四套班子都建起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新余经济开发区以及市政府50余个部门已建立了门户网站或网页,基本形成了以市政府网站为核心的政府网站群,实现政务公开,开展了网上办事,网上政府已成雏形。 (三)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推进。网络条件的逐步改善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政府、企业、农业、教育、市民五大上网工程扎实推进,覆盖面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各行各业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的良好数据库近百个,全市一些行业部门、重点企事业单位相继建立了一批数据库。特别是宏观经济、科技、教育、政务、金融、财税、工业、外经贸、防汛、工商、公用信息等方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市信息资源开发下逐步向综合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服务业已经开始起步。各种类型网上信息服务、社会性信息咨询得到了较大发展,建立了新余招商网、赣西企业网、新余农业信息网等专业服务网站;进一步培育提供系统集成、网络接入服务、软硬件服务及其它网络和信息增值服务的服务企业;积极开展电子邮件、网上交易、网络广告、网上娱乐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 (四)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到2005年,我市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近11.4亿元,其中,邮电业务总量6.6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完成销售收入40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元。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飞宇集团、江西赛维、上扬软件等信息产业优势企业落户到新余,我市的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形成了以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产品、电子材料、软件开发为主的产业结构。信息产业开始朝软件研发、应用服务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并举的方向发展。 (五)基本形成了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的潮流,提出以推进电子政务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数字新余”的发展战略。市委通过的《关于加快区域中心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新余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同时,我市还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通知》、《新余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运行管理办法》、《新余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为市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信息保障的工作职责》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形成信息化的长效机制。这些都为推进信息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设立职能部门,为信息化工作奠定了体制优势。2002年9月,在机构改革中,我市率先在全省组建了信息化工作专门机构----市信息化建设中心,为市政府直属正处级单位,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信息化建设中心合署办公,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协调、管理以及承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负责市人民政府网站的日常维护和信息更新工作。去年我市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以市长挂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新的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协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