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证言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与特征

证人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电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证据。有些案件事实,如突发性和非持续性的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往往难以用其他证据来证明谁是加害人和加害人具有过错,但只要该侵权行为为他人所见,就可通过证人证言来证明。

证人证言具有如下特点:(1)它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以言词形式提供的证明。(2)证人证言只包括证人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证人在作证时,有时除了陈述案件事实外.还向法庭说明他对案件事实的评论和推测。这些评论和推测不属于证人证言的范围.证人有时还会发表对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同样不属于证人证言的范围。(3)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证人证言的形成要经过了解、记忆、叙述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影响证人证言准确性的因素,如了解得不全面、部分忘记、叙述时有遗漏等。此外,证人如果与诉讼当事人有亲友关系或仇恨关系,也可能会影响证言的真实性.正是由于有多种因素会导致证言失真,所以一位德国学者称“证人是最经常的证据并且——除了询问当事人外——是最差的证据”。此外,证人证言在例外情况下也可以表现为书面陈述。

(二)证人的范围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两大类。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单位因业务关系而了解案件事实,应由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他们授权的人代表单位作证。个人作为证人,除了解案件事实外,还须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

在我国,下列人员不得作为证人:

1.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能够向法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是作为证人的必备条件、精神病人、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年幼的人.如果不具备这一条件,就不能作为证人。他们如果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状况相适应的待证事实提供证据,可以作为证人。

2.诉讼代理人,对同一案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与证人的身份是相互冲突的,因而不能既担任诉讼代理人又做证人。诉讼代理人如了解案件的重要事实,有出庭作证的必要,可在取消委托或辞去委托后,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

3.办理本案的法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和勘验人员。办理本案的上述人员如同时作为案件的证人,就有可能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所以不得作为本案的证人。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和其他密切关系的人如果了锯案件事实,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他们所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可信度和证明力较低,一般低于其他证人提供的证言.在缺乏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况下,不得单独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三)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证人是民事诉讼参与人之一。证人参与诉讼,在法律上应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证人享有的权利有:

1.补充、更正权.证人出庭作证时,书记员须将证人陈述的内容如实记入笔录,证人对笔录误记或漏记的,有权要求更正。

2.获得保护权。证人提供不利于一方当事人的证言后,该当事人事后可能会以各种手段伤害证人。证人因作汪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有权要求法院给予保护。

3.损失补偿权?证人出庭作证难免会耽搁其工作.还会增加相应的开支,如差旅费、住宿费等。对误工减少的收入和出庭引起的合理开支,证人有权要求获得补偿。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对这一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第74条)。

证人承担的义务包括:

1.出庭义务。按照法院的通知出庭是证人的基本义务。证人出庭,才能向法庭提供证言,才能接受当事人和法官的询问。因此各国民事诉讼法都把出庭规定为证人的义务,并对违反该项义务的证人规定了罚款、拘传等制裁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也规定了证人有义务出庭,但对拒不出庭的证人未设定任何制裁措施。这在实务中导致许多证人无视法院的传唤,拒不出庭作证。

作为例外,证人确有困难时经法院许可也可以不出庭。可以不出庭的例外情形有:(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2)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4)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证人因上述情形不出庭时,可采用以下方式替代出庭作证:(1)提供书面证言;(2)利用视听传输技术作证;(3)将证人在庭外作证的内容制作成视听资料。在上述j种替代出庭的作证方式中.视听传输技术是最佳的替代方式,因为代理人、法官均可以向证人提问。

2.如实陈述的义务。证人出庭后,应如实向法庭陈述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如实回答法官、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向他提出的问题,不得对事实进行增减,更不得作伪证。对违反此项义务作伪证的证人,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包括刑事责任在内的制裁措施。

我国法律既未对经法院传唤后拒不到庭的证人规定处罚措施,刑法中的伪证罪也不适用于在民事诉讼中作伪证的人,这些都是将来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