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的分类

1.证据的法定分类 

1)法定证据有八类:《民诉》第63

①当事人的陈述;②书证;③物证;④视听资料;⑤电子数据;⑥证人证言;⑦鉴定意见;⑧勘验笔录。

2)书证与物证的区别  

①证据清单不是书证。

②证据分类看原始证据。如损坏的设备拍摄的照片属于物证。

3)当事人陈述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关联知识:证人问题

1.证人资格: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1)未能成人可作证人: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民诉》第72

2)证人优先:律师作证人时,不能再作为诉讼代理人。

2.出庭原因《民诉》第74

1)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

2)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3.出庭费用:先行垫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

4.证人不必出庭《民诉》第73

1)情形

①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②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③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④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2)替代方式: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4)视听资料的考点

①视听资料的判断:高科技。

②私录证据原则上可以采纳,但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5)鉴定意见

                                     

关联知识:鉴定程序

1.鉴定的启动《民诉》第76

1)当事人申请鉴定

鉴定人产生方式:①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②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2)法院委托鉴定:依职权确定鉴定人

2.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民诉》第77

1)权利:

①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

②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

2)义务:

①提出书面鉴定意见

②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③出庭义务。

3.鉴定人必须出庭《民诉》第78

1)原因:

①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

②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

2)不出庭的后果

①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②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4. 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民诉》第79

1)法院通知:依当事人申请

2)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5)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的制作主体是审判人员,也包括审判人员指导下的人。

2.证据的理论分类

1)本证与反证:对证据所证明的事实,提出方是否承担证明责任。

2)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该证据是否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是否源于案件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