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行政复议这个带有“准司法”性质的工具,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纠错,将工作程序、工作结果、包括工作中的不足和瑕疵坦诚地公布出来,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国土资源部12月27日举行发布会,全文发布了行政复议十大典型案例和解读。此次发布的案例以纠错类案件为主,覆盖了信息公开、投诉举报、不动产登记、土地预审、矿业权管理等国土资源部行政复议案件的主要类型。
行政复议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和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土资源管理关系百姓重大财产权利,社会关注度高。近几年来,受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公益诉讼试点等多重因素影响,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大幅攀升。2012~2016年,5年间国土资源系统受理行政复议申请13863件,其中部本级受理3724件。在行政复议案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全系统行政复议纠错率也从2012年的15.9%提高到2016年的29%,翻了近一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履职尽责,有效化解纠纷,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魏莉华表示,向社会公开发布十大案例,旨在明确疑难案件的办理标准,示范法律适用,统一审理尺度,引导和服务群众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化解行政争议、推动法治国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十大案例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亮点。一是传递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念。主动公开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中的不足,敢于刀刃向内,揭短亮“丑”,及时纠正问题并推进制度完善。二是彰显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办案、有错必究,建设法治国土的坚强决心。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法治原则落到实处,达到办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效果。三是展现了行政复议机关在引导示范、定纷止争、完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积极作为。案例的筛选强化了第三方评估,更具指导性。同时,通过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表明了主管部门对一些行政管理问题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推动形成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与司法审判各司其职、良性互动的格局。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国土资源部党组明确提出了新目标,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办好每一件国土资源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今后,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分年度或者分专题的方式,分批发布典型案例,持续深化法治国土实践,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魏莉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