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市2006-2007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水会战的意见
颁布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
东政字〔2006〕7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进一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搞好全市2006-2007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水会战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突出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和骨干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内容
计划动用土石方5354.55万立方米,概算总投资286853万元。重点实施13项工程:
(一)特优农产品市场开拓工程。投资1000万元,加快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一批特优农产品协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构建多元化农产品市场销售体系。2007年12月底前完成。
1.组织特优农产品论证认定。选择黄河口大闸蟹、冬映红冬枣、凯银绿色牛羊肉、阳光丝织品、驰中冻干蔬菜、华誉中草药肉食鸡、花官蒜薹、半球面粉、黄河口虾皮、黄河口文蛤10大特优农产品,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召开产品品质论证会和认定会,认定产品特色、品质,形成专家结论。(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质监局,各县区政府)
2.组织产品宣传推介。组织专家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召开黄河三角洲10大特优农产品新闻发布会,公开向社会推介10大特优农产品,打响黄河三角洲特优农产品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政府)
3.实施原产地保护工程。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10大特优农产品商标,并建立黄河口大闸蟹、冬映红冬枣、凯银绿色牛羊肉、阳光丝织品、驰中冻干蔬菜、华誉中草药肉食鸡、花官蒜薹、半球面粉、黄河口虾皮、黄河口文蛤原产地保护区。同时,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结合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培育8万亩黄河口大闸蟹、20万亩标准化冬枣园、5万亩桑蚕、20万亩大蒜、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700个标准化畜牧规模养殖小区和70万亩浅海增养殖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各县区政府)
4.培育10大特优农产品产业协会。围绕10大特优农产品,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运销组织成立10大特优农产品产业协会,市、县区农口部门选派得力干部担任秘书长,并为协会选派一批技术员,聘请法律顾问,尽快形成产业协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政府)
5.搞好产品产销对接。由市供销社、农业局牵头,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组织黄河三角洲10大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组团参加北京农博会、青岛农交会、烟台果蔬会等国内大型农产品展会,努力提高我市特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继续组织好全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吸引更多的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同时,组织一批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局、供销社、林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外经贸局,各县区政府)
(二)科技兴农工程。投资2300万元,围绕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2007年11月底前完成。
1.10处优势农产品研发示范中心建设。投资800万元,围绕五大农业优势产业,依托有一定规模、有科研技术力量的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冬枣、食用菌、保护地栽培蔬菜、大蒜、芦笋、优质杂交抗虫棉、海参、文蛤、耐盐苗木、桑蚕10处优势农产品研发示范中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辐射带动生产基地70万亩、农户5万户。(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科技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政府)
2.10项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示范。投资1000万元,选择优势产业突出的15个乡镇作为示范乡镇,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奶牛高效生产、海参池塘健康养殖、上农下渔池塘综合利用、冬枣标准化生产、大棚养蚕、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大蒜丰产栽培、优质专用小麦综合配套、杂交抗虫棉高产高效栽培10项农业实用技术,每个示范乡镇建立1个万亩示范区,培植10个农业科技示范村,带动全市10万农户应用农业实用技术。(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科技局、林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政府)
3.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投资200万元,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资经营企业,建立农民培训基地150个,培训农民10万人;以600个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水产“一区五园”、六大蔬菜生产基地、12个冬枣专业乡镇、两个优质粮棉基地县为重点,选派300名农村技术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人到高等院校进行短期脱产培训;选择农业优势产业较为突出的500个专业村,每村培训1名农民技术员;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和技术能手进行函授教育。(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科技局、林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4.100万亩耕地测土配方施肥。投资300万元,对100万亩耕地(棉花、小麦、玉米、蔬菜分别为67万亩、12万亩、11万亩、10万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其中广饶县20万亩,东营区12万亩,垦利县18万亩,利津县30万亩,河口区17.5万亩,黄河农场1万亩,广北农场1万亩,市畜禽良种场0.5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农场,各县区政府)
(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投资1253万元,突出信息、科技和疫病防控服务,进一步整合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资源,理顺乡镇农业服务站所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的农村基层技术服务队伍,推进无缝隙、面对面服务。2007年12月底前完成。
1.10个试点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实行“六到户”服务(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生产指导、疫病防控、产业发展、产品销售)。(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
2.“三电合一”信息网络建设。建设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和市、县、乡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通农业服务热线,在市、县区电视台、电台设立农业科技信息专题栏目,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开展巡回指导服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局、信息产业局、广电局、网通公司,各县区政府)
3.百姓科技户户通工程完善提高。完善“信息协会+使者+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星火科技农民培训3种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构建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山东农大报--百姓科技》专刊、农业科技服务“面对面”应用系统、百姓科技网站、专家语音查询和手机短信台、《农事半月谈》专刊5个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服务手段;创新以市场导向型为主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4.农业优势产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优势产业技术队伍,市、县区有关部门联系市外专家及全市现有农技骨干人员,组建150人的市、县区农业信息、科技和疫病防控专家咨询团,其中市级50人、县级100人;乡、村根据产业布局,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大户,组建3500人的乡村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其中乡级500人、村级3000人。(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四)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动用土石方1150万立方米,投资170720万元。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集群,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2007年12月底前完成。
1.龙头企业培育。投资120000万元,集中培植30家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新增44家,达到43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
2.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动用土石方1150万立方米,投资49720万元,按照“两带四片”的规划布局,立足发挥优势和特色,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培育一批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
(1)优质粮棉基地建设。投资2000万元,在广饶县建设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利津县建设50万亩优质杂交抗虫棉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广饶县、利津县政府)
(2)蔬菜基地建设。投资9600万元,对4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其中大蒜14万亩)进行配套完善提高;建设利津县北岭、盐窝两片共1万亩拱棚蔬菜生产基地,扩展优质大蒜基地4万亩(广饶县2万亩,东营区、利津县各1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广饶县、东营区、利津县政府)
(3)冬枣基地提升。投资4700万元,完善提高10万亩低产冬枣园,扩展1万亩冬枣生产基地,重点培育10个冬枣生产示范村、90个专业村;建设2000亩冬枣保护地栽培基地(广饶县、垦利县各350亩,利津县200亩,河口区1100亩);新建400座小型冬枣保鲜库,新增库容4000吨;依托当地首集市场或冬枣集散地,建设和完善5个冬枣交易中心。(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
(4)种苗花卉基地建设。投资1500万元,以广饶县大王镇、广饶镇为中心,建设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以市林业苗圃、东营区六户镇为中心,建设万亩耐盐树种苗木培育基地;以河口区义和镇、新户乡为中心,扩展经济林苗木培育基地5000亩;以东营区龙居镇为中心,建设桑蚕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广饶县、东营区、河口区政府)
(5)700个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配套提升和50万吨饲草青贮。动用土石方25万立方米,投资14865万元。对现有的600个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进行配套完善提高,新建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0处(广饶县27处,东营区20处,垦利县、利津县各18处,河口区17处);制作青贮饲料50万吨,新建青贮池8万立方米(广饶县3万立方米,垦利县2万立方米,利津县、东营区、河口区各1万立方米)。2007年9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畜牧局,各县区政府)
(6)海参养殖基地配套建设。动用土石方970万立方米,投资15400万元。配套完善提高现有1万亩海参养殖池塘,扩展海参养殖基地1万亩(东营区、利津县各0.1万亩,垦利县、河口区各0.4万亩);对现有2万平方米工厂化海参育苗车间进行配套完善。(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东营区、垦利县、利津县、河口区政府)
(7)6万亩上农下渔池塘修复配套。动用土石方120万立方米,投资300万元,对6万亩上农下渔池塘进行修复配套(垦利县、利津县、河口区各2万亩)。50%以上的池塘实行大户承包经营。2007年4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垦利县、利津县、河口区政府)
(8)浅海增养殖基地建设。投资330万元,扩展浅海增养殖基地3.3万亩,全市达到70万亩。(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9)海水渔业产业化示范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动用土石方35万立方米,投资1025万元,新建苗种繁育室1万平方米、海参养殖池塘500亩,修筑生产路3000米,配套相关生产设施。(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
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投资1000万元,重点培育200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60%农户进入产业化链条经营。(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五)23万亩低产田开发和治理工程。动用土石方1939万立方米,投资14305万元,实施14.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5.7万亩土地整理和3万亩重度盐碱农田开发治理。2007年12月底前完成。
1.14.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动用土石方858万立方米,投资570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4.3万亩,其中广饶镇1万亩,花官乡1.5万亩;龙居镇、六户镇各1万亩;垦利镇1.2万亩,黄河口镇1万亩;陈庄镇--汀罗镇2万亩,利津镇--盐窝镇1万亩;义和镇2万亩,仙河镇1万亩,河口街道办事处--义和镇0.6万亩;黄河农场1万亩。2007年5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农开办,各县区政府)
2.5.7万亩土地整理。动用土石方781万立方米,投资6804万元,开发整理土地5.7万亩,其中丁庄镇、黄河口镇各0.8万亩,龙居镇2万亩,太平乡2.1万亩。(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广饶县、东营区、垦利县、河口区政府)
3.3万亩重度盐碱农田开发治理。动用土石方300万立方米,投资1800万元,开发治理重度盐碱农田3万亩,其中东营区广南片、垦利县新博路片、垦利镇片各0.8万亩,利津县汀罗片0.6万亩。2007年10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农开办,东营区、垦利县、利津县政府)
(六)防潮体系建设工程。动用土石方819.21万立方米,概算投资50520万元,修复加固利北防潮堤,新建河口防潮堤,积极争取建设神仙沟防潮堤。
1.利北防潮堤修复加固。投资520万元,修复加固刁口乡政府以北渔港路至二河险工段和刁口乡政府以西养殖区段坝体,共7.3公里,回填土方40.51万立方米。2007年5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利津县政府)
2.河口防潮堤建设。动用土石方626.5万立方米,投资35000万元,新建沿海堤防20公里,配套建筑物5座。2007年12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河口区政府)
3.神仙沟防潮堤建设。动用土石方152.2万立方米,投资15000万元,新建沿海堤防7.5公里,维修加固防潮堤3公里,新建挡潮闸1座。争取2007年开工建设。(责任单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胜利石油管理局生产管理部)
(七)排河疏浚治理工程。动用土石方778.21万立方米,投资9955万元,对太平河、褚官河、马新河(河口区段)、河口区生态河4条排河进行疏浚治理。2007年12月底前完成。
1.太平河综合治理。动用土石方38.31万立方米,投资4330万元,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座,埋设D1200PE管道20.1公里,浇筑管道镇墩202座。2007年7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利津县政府)
2.褚官河疏浚治理。动用土石方155万立方米,投资1225万元,疏浚长度31.7公里。2007年7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利津县政府)
3.马新河(河口区段)疏浚治理。动用土方190万立方米,投资1500万元,疏浚长度23.36公里。2007年7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河口区政府)
4.河口区生态河疏挖。动用土石方394.9万立方米,投资2900万元,疏挖生态河自潮河至草桥沟段25.81公里,配套建筑物25座。(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河口区政府)
(八)灌渠节水改造工程。动用土石方228.73万立方米,概算投资9841万元,对4条、65公里干渠进行衬砌,疏浚治理麻湾二干7公里。2007年10月底前完成。
1.麻湾四干节水改造。动用土石方126.58万立方米,投资4100万元,衬砌24.6公里,维修改造各类建筑物66座。2007年6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东营区政府)
2.河口区东水源节水改造。动用土石方45.55万立方米,投资2700万元,衬砌20.4公里,其中草桥沟至挑河段7.8公里,永新河泵站至河口泵站段(三分干)10.1公里,七干支渠衬砌2.5公里,维修改造各类建筑物15座。(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河口区政府)
3.广饶县大寨沟节水改造。动用土石方5.94万立方米,投资1300万元,对大寨沟主输水渠道9.6公里进行全断面衬砌,维修马疃老泵站4台机组,新建节制闸1座,改造沿途支门20座。2007年6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广饶县政府)
4.麻湾二干节水改造。动用土石方21万立方米,投资181万元。(1)对周楼闸至东刘渡槽段10.4公里进行节水改造,配套建筑物29座。项目动用土石方29.66万立方米,投资1560万元;(2)对东刘渡槽至王道闸段7公里进行疏浚清淤,维修配套建筑物23座,2007年6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广饶县政府)
同时,动用土方139万立方米,投资403万元,对9条、86.3公里干渠进行清淤,其中垦利县五七干渠7公里、十八户干渠7.3公里、路南干渠9.3公里,利津县宫家干渠下游7.3公里、宫家西干渠10.5公里、宫家东分干下游7.6公里、王庄一干9.9公里、盐罗分干19公里,广北农场广北干沟8.4公里。2006年12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垦利县、利津县政府)
(九)农村集中供水户户通工程。投资15000万元,配套完善垦利永镇水厂,新建河口水厂,打深井30眼,铺设各类管线911.62公里,解决丁庄镇、花官乡、陈官乡、胜坨镇、利津镇、陈庄镇、盐窝镇、虎滩乡、北宋镇和广北农场10个乡镇(农场)424个村、80684户共26.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7年12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河口区政府)
(十)万户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投资2840万元,新建户用沼气池8400个(广饶县、垦利县各2000个,东营区1300个,利津县2400个,河口区700个)、大型沼气池2座(东营区、河口区各1座),使全市4万农户用上沼气。2007年8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
(十一)生态绿化工程。动用土方300.4万立方米,投资4216万元,对3条干线公路、6条水系和300个村庄进行绿化,建设农田林网13.3万亩,植树422.7万株,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007年12月底前完成。
1.干线公路绿化。动用土方67万立方米,投资530万元,对东青高速公路(北二路以北15公里、南二路至小清河25公里)、青垦路(威乌高速公路立交至小清河45公里)两条干线公路两侧的基础工程进行修补完善,补植缺株断带,栽植苗木28.5万株;对新博路(八分场至永安镇12公里)进行全线绿化,设计单侧林带宽度20米,造林720亩,栽植苗木8万株。(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公路局、水利局,广北农场,东营区、垦利县、广饶县政府)
2.村庄绿化。动用土方81万立方米,投资2170万元,今冬重点对2006年度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的150个村庄绿化进行完善提高,明年重点对150个创建2007年度市级小康文明村的村庄进行绿化美化,植树215万株。(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
3.水系绿化。动用土方152.4万立方米,投资1596万元,对武家大沟、挑河两条排河两岸树木进行补植,对麻湾二干、麻湾四干、河口东水源和河口城郊水系4条水系两岸进行高标准绿化,实施沿海防潮堤生态建设试点工程,建设生态林带89.4公里,绿化面积4453亩,植树48.2万株。(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广饶县、东营区、利津县、河口区政府)
4.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13.3万亩,其中广饶县2.5万亩,垦利县2.2万亩,利津县3万亩,东营区2万亩,河口区3.6万亩,植树133万株。2007年5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农开办,各县区政府)
(十二)渔港配套建设工程。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广利渔港、红光渔港、刁口渔港、小岛河渔港4处渔港基础设施;加快河口区中心渔港建设,对港池、航道进行清淤,完善港门及港区等配套设施。2007年11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东营区、垦利县、利津县、河口区政府)
(十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程。重点从完成村庄规划、实施偏远小村合并、推进小康文明村建设、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全面完成1252个300人以上村庄建设规划并批复实施,对300人以下的小村展开规划。(责任单位:市建委,各县区政府)
2.实施偏远小村合并。鼓励有关县区对偏远小村实施合并。(责任单位:市建委,各县区政府)
3.推进小康文明村建设。巩固提高178个市级小康文明村创建成果,再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150个。(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各县区政府)
4.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对15个建制镇和100个示范村实施“四清五化八到户”(清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路障,实现村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和硬化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电话、沼气、垃圾收集、绿化到户),改善村庄环境。(责任单位:市建委、新农村办,各县区政府)
5.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在继续抓好丁庄镇示范片的同时,突出加强稻庄镇、花官乡、六户镇、黄河街道办事处、胜坨镇、西宋乡、利津镇、汀罗镇、六合乡、太平乡10个示范片建设。(责任单位:市新农村办,各县区政府)
三、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完善规划,组织招投标等。
(二)会战阶段(2006年10月中旬至2007年11月)。2006年10月中旬召开会战动员会议,2007年11月底前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三)检查验收阶段(2007年12月)。工程扫尾,检查验收,兑现奖惩。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水会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组织指挥机构,组织好各项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市农业局、农开办、水利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局、科技局、供销社、国土资源局、质监局、工商局、外经贸局、公路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建委、新农村办、文明办等单位作为主要责任单位,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就各项重点工程分别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水会战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和检查验收。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立足实际,发挥各自优势,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各项重点工程和项目顺利实施。
(二)广开融资渠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机制。一要努力增加财政投入。各级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配套政策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水会战进行扶持。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要用足用好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三要广泛吸引外资投入。各级要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市外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要正确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科学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谁出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个体大户和企业积极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五要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要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严禁强行以资代劳和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三)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各级要进一步强化标准质量意识,严把工程标准质量关。对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制、监督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制,落实施工技术承包责任制,严格监督考核,确保建设一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督导。凡不合格、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一律返工重来。
(四)创新项目管理机制。要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积极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必要的运行管理制度。对有一定经济效益并可独立使用的工程设施,可以采取移交、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收回资金用于滚动开发或工程管护。
(五)强化检查督导。各级要制定严格的督查考核办法,将督查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水会战的全过程。市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区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水会战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各项会战都要实行定期督查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定期统计上报会战进度。市政府各会战主管部门要组成专门班子,加强督查调度,及时研究解决会战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会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