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关于印发《扬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06-10-23
【实施日期】 2006-10-23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法规
【法规类别】 行政法

关于印发《扬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颁布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扬府办发〔2006〕1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OO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扬州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抢抓全国林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坚持城乡林业统筹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多赢,森林资源快速增长,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林业法制环境不断优化,全市林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05年底,扬州市现有林地面积72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0万亩,用材林22.5万亩,经济林13.5万亩,花卉苗木16万亩;农田林网231万亩;绿色通道建设总长度8668公里,其中,县级以上公路绿化1380公里,大中型圩堤绿化5022公里,大中型河道绿化2266公里;四旁林木保存总株数达8200万株;活立木总蓄积3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4.5%;林业总产值达26亿元。

      1、“十五”林业工作的特点

      (1)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围绕建设农田林网、里下河滩地速生丰产林、江滩“兴林抑螺”林、围庄林建设、丘陵地区经济林等五大林业工程,致力森林资源的扩张,形成了“点、线、片、网”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全市新增成片造林38万亩,路、江、河、湖堤绿化3000多公里,植树2000多万株;花木面积达16万亩;新拓茶果园1.5万亩;建设围庄林255个,栽种以银杏、桃、梨、枇杷为主的经济林木54万株。城市绿化提质增量,在城区周边建设生态林网3万亩,城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经济发展竞争力得到增强,2004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获“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奖”。

      (2)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全市林业基本形成了三大区域布局。一是里下河速生丰产林基地。通过开发里下河滩地,营造以意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实行林农、林牧、林渔、林经复合经营,全市共营造速生丰产林10万亩,并涌现出一批重点林业乡镇,如宝应范水、高邮周巷、马棚、郭集、江都昭关等,其中宝应范水镇连片造林达2.5万亩。昔日的芦苇荒滩,变成了今日茫茫林海。二是丘陵山区经济林果生产基地。共营造茶园、银杏、水果等经济林5万亩。引进林茶果新品100多个,全面启动标准化生产,茶果“三品”达27个,一批以“绿杨春”绿茶为代表的名优茶多次获得全国“中茶杯”评比特等奖。三是沿江花木生产基地。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新品引进、新技术应用为突破,花木基地达13.5万亩,增长40.5%,形成了“三区一带多点”的生产格局。建成了一个省级花木科技示范园。江都曹王、丁伙花木公司种苗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种苗基地”和“全国特色种苗基地”。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区荣获“江苏省质量信得过林木种苗基地”称号。

      (3)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十五”期间以生产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刷柄、体育用品和建筑装饰材料等为主的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共有木材加工企业200多家,年耗用木材100多万立方米,年产值13.3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其中,年耗用木材在1万立方米、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木材加工企业10家,年总产值达10.07亿元。花木生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常绿树种、彩叶树种、城市行道树种和造林苗木结构趋向合理,品种规格齐全,以各级花木产业协会为纽带,以建立大型花卉交易市场为推动,全市花木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花木销售总产值6亿多元。为了满足城乡居民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需求,“十五”期间通过外引内联、势强推介等手段,充分利用扬州的生态优势、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十五”期间建设开放了省级4个森林公园,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以森林旅游为主的度假村5个。其中高邮东湖水上森林公园、凤凰岛森林公园被新认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经营额近2亿元,森林旅游开发取得了突破。

      (4)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选育了一批适宜扬州生长的优良品种,研究和总结出复合经营、兴林抑螺、标准化育苗、定向培育、长江中下游低丘岗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等一批先进适用的林业技术。其中“以林为主,兴林抑螺,综合治理与开发滩地”项目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引进水杉、池杉、意杨等速生优质树种,在荒滩荒地营造速生丰产林,研究推广林农复合经营新技术,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花木设施栽培、果树棚架栽植、无公害生产技术、无性系良种茶叶扩繁等一批花茶果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经济林的科技贡献率得到不断提高。

      (5)林业法制环境得到优化。通过强化宣传,依法行政,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市林业法制环境明显优化,全社会爱绿、护绿、建绿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十五”期间先后组织了林业资源保护的“绿剑行动”、“候鸟行动”、“春雷行动”等,依法查处了以汤汪滥砍滥伐林木为代表的典型案件十四起,建立了森防队伍,制定了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意见》,有效地保护了我市的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造林绿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2、存在问题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只有14.5%,与全国森林覆盖率18.21%相差近4个百分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森林覆盖率的指标要求差距更为明显。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总体说北部多于南部,农村好于城市。林业结构也不尽合理。新造林树种单一、纯林多,森林生态不够稳定,公益林与经济林结构不够合理。

      (2)林业产业化程度低。尽管产业门类较多,但总体起步较晚,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现代新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不多,产业化程度低,综合开发利用滞后。尤其在木材加工、经济林果生产等方面仍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可谓任重道远。

      (3)林业用地矛盾突出。要实现“十一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20%的目标,今后五年至少还要成片造林近50万亩,每年需新增林地10万亩。急需将林业用地纳入“十一五”土地总体规划中,才能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同时,森林资源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乱占林地、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林业建设成果呈现相对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4)林业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薄弱。市、县、乡三级只有123人的林业技术队伍,机构实力不强,后劲不足,对基层的指导、服务能力下降;乡镇林业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手段落后,不适应全市林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5)林业投入严重不足。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相比,林业仍处于弱势状态,全市林业建设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尤其对公益林的建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一方面制约了公益林的建设,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全社会营林的积极性。

      二、“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国内背景: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都迫切要求我们建设和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大林业建设力度,为此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在国家实行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明确提出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和生态建设倾斜。以林业建设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已从破坏大于治理正走向“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并计划通过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战略举措,逐步走向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发展林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志坚定,提出再难也要把绿色江苏建设好,并于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林业财政投资不断加大。林业建设已经纳入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考核体系。各市也抢抓林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你追我赶,全省林业呈现跨越发展之势。这几年全省每年的造林面积都在150万亩以上,全省森林覆盖率达14.8%。

      2、全市林情:“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是扬州林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新增成片林面积38万亩。全市林业在实现资源总量扩张的同时,产业发展也得到了新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增加社会就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目前扬州林业在全省资源总量体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除了花木生产外,没有突出的优势。随着林业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推进,林业建设的成本将越来越高,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十一五”扬州林业工作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道远,处于攻坚阶段,是林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生态立市,建设绿杨城郭新扬州是“十一五”全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对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还是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无论是从林业自身发展的要求看,还是从满足城乡居民对林业的多样性需求来看,都要求林业必须加快发展。

      3、“十一五”主要任务:在加快资源培育步伐的同时,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致力产业发展,拉动生态建设,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作贡献,为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最终实现森林覆盖率达20%。

      三、“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林业发展,统筹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林业“三品三创”工程,以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人才强林为保障,建设生态效益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高效安全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和谐友好的森林文化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作贡献。

      2、规划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原则;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分类经营、分区突破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

      3、发展目标:

      (1)资源培育:到2010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积48万亩,达到120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达到48万亩,商品林72万亩(用材林达到35万亩,经济林达到25万亩,其它12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3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0%。

      (2)产业发展:花木生产面积达到20万亩,建设3个大型花木生产基地,1个大型批发市场,形成涵盖生产培育、市场销售、工程建设的产业链;建立3个桑茶果生产基地,新增面积9万亩;新培植年产值亿元以上木材加工企业5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1家;新建1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0个;新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6个;林业产值达到26亿元,其中花木产值达到10亿元,桑茶果产值3亿元,木材加工业13亿元。

      四、“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区域布局

      1、总体思路

      (1)坚持两条主线: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并进。致力于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实行点线面结合、城乡绿化美化结合、乔灌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结合,区别不同地域,因地制宜地发展节约型林业,发展生态产业,通过林业产业振兴全面带动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以经济林建设为重点,强化政策引导,促进资源、资本与市场整合,强化品牌经营,促进科技、信息、机制与市场融合,不断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和运行质态。二是突出区域建设重点。生态林建设围绕骨干路、河、湖和农田以及城市周边展开,产业以基地和园区建设为重点,突出建设里下河速丰林、沿江丘陵茶果、沿江花木三个产业高地。

      2、区域布局

      (1)生态布局:二带、二片、三网、多点

      二带:长江沿线林带——以长江为骨架,以平行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和沿江浅滩湿地为依托,以宁通高速、宁启铁路等绿色通道完善为补充,广植各种抗污染乔木、灌木树种,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提高南水北调源头水质,抑制钉螺发生,建设生产生活绿色屏障,为实施沿江地区保护性开发提供生态支撑。放大本区花木优势、银杏优势和沿江古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二三产业,以产业的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水平的提高。运河沿线林带——以运河为骨架,以京沪高速公路、安大路绿色廊道建设为依托,以淮江高等级公路绿化为补充,建设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经济林体系。重点利用木材加工业,带动速丰林基地的建设,发挥特色水果的优势,大力建立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发挥区域内湿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大力引导林业向三产延伸,不断提升林业文化内涵。

      二片:丘陵生态经济林——在仪征市、邗江区、维扬区和高邮市的丘陵岗坡地发展成片经济林茶果、花木,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里下河商品林——充分利用宝应、高邮和江都水网密布、沟渠纵横的优势,片林、带林结合,广植速生用材林,大力发展沿河、沿湖、沿路等“三沿”林业经济。

      三网:水系林网——以大江、大河、大湖沿线等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主体,结合湿地保护,沿水体建设防护林带,形成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多功能、多层次、多效益的综合水网防护林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运河、新通扬河、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等大中型骨干河湖的林网。道路林网——重点建设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路及县级以上公路两侧的防护林,进一步完善道路林网系统。农田林网——在沿江和里下河平原农区,利用沟、渠、圩、路,新建和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全市430万亩耕地中Ⅰ级农田林网达到50%。农田林网防护体系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农业安全优质生产得到生态保障。

      多点:以现有中心集镇为重点,加快绿色城镇建设,建成一批绿化达标乡镇,以自然村组为依托,加大围庄林建设力度,建成一批生态良好的小康村。

      3、产业布局:三园区、三加工区、多点

      三园区:花木园区——以江都丁伙、曹王、邗江甘泉为中心,完善“三区一带”花木产业基地,生产总面积到达20万亩,形成南北长35公里的花木产业带。经济林园区——在西部丘陵以仪征捺山、谢集、月塘为中心,建设以茶叶、水果为主的经济林,新发展茶果生产面积7万亩。速丰林园区——以里下河地区的高徐、周巷、范水为中心,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15万亩,用于胶合板、纤维板、刷业、纸业等林板纸一体化加工业。

      三加工区:精品茶加工区——以仪征捺山茶叶试验场、市大自然茶业公司为重点,在丘陵茶叶生产基地发展“绿杨春”名茶加工,形成年产高档茶200吨的生产能力。果品加工区——以邗江头桥、江都永安、高邮果树试验场为中心,发展银杏、优质水果的精深加工,形成加工果品4000吨的储藏、加工、包装能力。木业加工区——以市开发区和江都高徐、高邮周巷、宝应范水为中心,整合资源,发展林纸、林板和刷业加工,培养骨干龙头企业,形成年加工木材100万立方米的精加工能力。

      多点:按照均衡布局、丰富多样的原则,重点建设国家级润扬森林公园、白洋山国家森林公园、高邮水上森林公园、江都绿洋自然保护区和宝应湖西湿地公园等多点,发展森林旅游文化产业,拓展林业的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

      五、“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

      围绕“十一五”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8大重点工程。分别是城市森林建设、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和绿色通道等4项生态工程;林板纸一体化建设、特色经果林建设、花木产业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发等4项产业工程。

      1、生态工程

      (1)城市森林建设工程

      以建城区为核心,把城市地域内的建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等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区域系统布局设计,将城市森林建设与名城保护、人文历史结合,形成具有扬州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

      建设范围包括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开发区。建设内容:广泛应用乡土树种、彩叶树种、地景植被等,如枫杨、杂交柳、垂柳、池杉、水杉、杂交落羽杉、白榆、重阳木、意杨、女贞、香樟、银杏、紫薇、广玉兰、琼花等,形成四季分明、色彩丰富的城市森林景观。重点新建和完善廖家沟风景林、润扬大桥北接线及北绕城公路风景林、沿江大堤扬州段风光带、京杭运河扬州段风景林、古运河风光带、泰安凤凰岛风景区、润扬森林公园、夹江自然保护区等城市生态林,增加城市森林建设总面积2.8万亩。

      (2)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

      本工程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茶果和苗木培育基地,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生态林建设,使丘陵地区成为扬州市民休闲的后花园、体验田园生活的百果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氧吧。范围包括仪征、高邮、邗江和维扬区的16个乡镇。建设总面积9万亩,其中依托现有规模较大的制茶场、果品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沿江及水源较好的荒岗坡地发展茶叶、梨、猕猴桃、葡萄、银杏等经济林7万亩;充分利用立地条件较好地荒岗坡地发展栾树、意杨、苦楝、乌桕乡土树种林苗1万亩;围绕荒山荒地、砂石矿复垦地等立地条件较差、生态脆弱交叉地区以及森林公园、风景区发展松、柏、栎、栗、刺槐、女贞、黄檀等适应性较强的生态公益林1万亩。

      (3)湿地保护工程

      湖泊湿地保护工程。建设范围:高邮市、宝应县、江都市和邗江区。规划保护总面积28万亩,其中应用垂柳、杂交柳、意杨、枫杨、杞柳、池杉、杂交落羽杉、水杉等,建设生态防护林2.3万亩,分别是新造环湖大堤护岸生态公益林0.9万亩,浅滩湿地防浪生态林1万亩,鸟类栖息繁衍生态林0.3万亩。恢复水生植被22.7万亩,恢复芦苇等挺水、水生植物10.7万亩。通过湿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恢复和保护高邮、宝应、邵伯等三大湖泊的湿地生态系统。新建高邮、宝应湖浅滩湿地保护区1.5万亩;划定禁渔区1.5万亩;新建珍稀鸟类放养中心,面积1000平方米;新建湿地野生动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面积1500平方米。

      里下河湿地保护工程。建设范围: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的里下河地区。规划总面积28万亩。充分挖掘本区未利用的滩地、河堤、圩堤、沟渠、路旁、庭院等土地资源,栽植水杉、池杉、落羽杉、意杨、杂交柳、榆、榉、楝、槐、紫穗槐、杞柳等适生树种,营造湿地生态防护林3万亩,退耕还湿、恢复挺水植物25万亩。

      (4)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全市有1564公里的公路、2201公里的大中型圩堤和1259公里的大中型河道尚未绿化或绿化未达标,是“十一五”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重点,同时加大标准农田林网的建设力度,在沿江、沿运、环湖和大中型河道两侧实施河道防护林建设,总规划造林面积为31万亩。

      道路林网建设。建设范围:市域内所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市县乡道两侧。建设内容:建设以增加森林植被、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噪音危害,集景观、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道路林网工程。树种主要为意杨、水杉、池杉、落羽杉、泡桐、杂交柳、重阳木、枫杨、垂柳、银杏、刺槐等。根据不同等级道路的防护需求,设计建设相应宽度的林带,工程总面积2.3万亩。

      水系林网建设。我市沿江和沿运地区的江河湖堤总长度达7345公里。“十一五”期间在长江、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以及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堤岸和其他河流两岸营造以意杨、水杉、落羽杉、枫杨等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其中临城镇地段营造以垂柳、香樟、紫薇、大叶女贞等为主的风景林。长江防护林带宽120米,京杭大运河以及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防护林带宽80米,仪扬河等主要河流两侧营造各宽3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工程建设总面积4.5万亩。

      农田林网建设。在市域内的大中型圩堤规划建设宽30米左右的防护林带,造林3.2万亩,树种主要为意杨、水杉、池杉、落羽杉、泡桐、杂交柳等。新建成一级农田林网180万亩,二级农田林网60万亩,三级农田林网60万亩,折合造林21万亩。合计造林24.2万亩。

      2、产业工程

      (1)林板纸一体化建设工程

      在宝应、江都、高邮等里下河地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湿地保护,应用意杨、水(池)杉、落羽杉、杂交柳、苏桐3号、枫杨等速生树种建设工业原料林15万亩,其中高密度工业原料林4.5万亩。发挥扬州港木材集散优势,发展加工出口。在现有木材产业加工基地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提高品质,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木材深度加工企业5家,其中5亿元以上1家。

      (2)特色经济林果建设工程

      突出扬州现有茶果桑生产优势,以林茶果桑“三品三创”工程建设为载体,建立高品质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重点建设三个产业基地:

      ——茶业基地。全市新增茶园4.5万亩,总面积到达8万亩。以仪征、邗江、郊区和高邮的丘陵岗坡地为主打阵地,拓植以福鼎大白茶、龙井系列品种为主的茶园1.5万亩,其中名优绿茶基地1.43万亩,无性系茶树良种示范园600亩,茶叶无性系繁育圃100亩。同时培育茶叶龙头加工企业5家。

      ——果业基地。全市新增果园4.5万亩,总面积到达8.5万亩。建设三个优质果品基地,一是里下河优质水果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邮日本优质梨、永安有机猕猴桃基地,面积9000亩。二是沿江银杏产业基地,集中在邗江头桥、江都浦头两个乡镇,以生产大佛指、七星果等优质品种为主,形成1.5万亩的生产规模。发展银杏深加工企业2家。三是丘陵果业基地,重点在仪征谢集、刘集建设集果品生产、农家休闲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基地。主打品种为优质桃、藤稔葡萄、日本梨等,规划总面积12000亩。

      ——蚕桑基地。全市新拓桑园2万亩,总面积到达8万亩。依托现有生产基础,在江都、高邮两县市建立“育711”高产桑园3万亩;建设单处共育量50张以上的电气化共育室100个,改扩建小蚕共育室2730座,方格簇推广应用每季10万张;发展丝绸加工企业2家,年产生丝700吨。

      (3)花木产业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我市花木的传统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采用常绿地景、彩叶树种、城市行道树种、乔灌结合,形成“三区一带多点”的生产布局。一是以江都曹王为中心的地方名花、盆花盆景产业区。二是以江都丁伙为中心的常绿地景、景观树种生产区。三是以邗江甘泉为中心的鲜花观叶和林苗生产区。形成南起江都花荡、北至江都丁伙,中联现代花木产业园区的长35公里的花木产业带。在扬州周边乡镇和仪征部分临城乡镇建立若干个园艺场,应用设施栽培技术和组培技术,生产应时盆花、切花。“十一五”期间新拓花木4万亩,总面积20万亩。在江都新建一个大型花木批发市场,新增交易场所面积12万平方米,实现年交易盆花盆景5000万盆、苗木5000万株、鲜切花5亿枝,年交易额10亿元。

      (4)森林旅游开发工程

      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构建“一城、三带、五区”的森林旅游布局。以森林绿景为核心,形成以运河、长江和仪征丘陵三条旅游主线为纽带,将扬州城区历史文化旅游、仪征低丘岗地旅游、古运河风情、滨江现代观光和环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三湖”湿地观光五大风景区相连,打造“蜀冈——白洋山——登月湖”、“润扬大桥——瓜洲古渡——古运河——茱萸湾——凤凰岛——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京杭大运河?——邵伯古镇——江都水利枢纽”、“沿江长江风光和山水文化”3条森林旅游观光带。

      重点新建和完善以润扬森林公园、开发区城市森林公园、高邮马棚水上森林公园、江都绿洋湿地公园等4个森林公园,新增2个省级森林(湿地)公园,建成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不断加大林业工作的领导力度、组织力度和扶持力度,建立起高效有力的领导保障组织。不断提高社会各阶层对于林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抓好落实。

      进一步确认各级政府是林业建设的主体,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将“十一五”重点林业建设工程落实到各级党政负责人的身上,建立严格的领导任期领导绿化工程目标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实行通报制,并与领导的任职、调动挂钩。实行各级政府重点生态林业建设的政府领导和项目法人负责制、规划设计和施工招投标制以及工程施工监理制。逐步建立重大的毁林毁绿案件、违规使用资金和工程质量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强林业建设的财政支持,将林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林业规费的征管力度,确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强全民绿化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植树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义务,树立生态环境建设人人都是责任人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与发展,打牢“十一五”林业发展的广泛群众基础。

      2、加大投入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思路,实行分类经营、分类施策,激活林业生产要素,建立起林业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一是对公益林的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公益林的补助标准不低于每亩100元,在严格执行《关于加快扬州林业发展的意见》中的有关公益林管护政策,按标准补助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同时,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形成国家、省、市、级四级补偿机制。二是鼓励林业产业的发展,无论何种社会主体,新发展的经济林,经验收合格,成片面积1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0元,由市县财政按3:7比例进行补助。三是制定鼓励发展林业加工业的政策,对外来投资业主在我市发展林业加工业和森林旅游的,享受工业开发区的同等投资优惠政策。

      3、创新机制

      一是进一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明晰森林资源产权,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林业产权合理流转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产权畅流。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保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制定宽松的林业投融资政策,允许用活立木进行抵押贷款,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外来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参与林业开发建设。三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制定鼓励发展经济林的资金倾斜政策,加快生态经济林的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国有林场、苗圃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存量森林资源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不断挖掘国有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建立健全各类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林业社会组织在“十一五”林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将生产基地、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专业公司有机结合,打造各类林、苗、茶、果品牌,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组织的协调、服务和辐射能力,组织生产工程苗木、定销苗木、超市茶果,促进各类林业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扩大我市林产品的市场占有额。

      4、科技兴林

      科学技术是林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十一五”林业发展要走科技型、高效型、安全型的路子,必须着力壮大市、县、乡三级林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培训发展主体,提高林农的生产水平。具体要实施好三个计划,

      (1)科技兴林计划。建立健全各类树种的培育标准、栽培标准,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大力推广一批生态营林的技术成果,如生物多样性生态营林技术、杨树定向培育技术、丘陵地区森林植被恢复技术、容器育苗技术、乡土树种优化扩繁技术等。大力实施花卉苗木及经济林茶果桑“三品三创”工程,加大乡土树种的扩繁和新品种的引进力度,推广一批高效适用技术,如林农、林果、林经复合经营技术、花木设施栽培技术、组织培养技术、茶叶无性系繁育技术、有机茶生产技术、果树高位换接技术、有机果品生产技术、果品棚架生产技术、桑园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大蚕条桑斜面育技术、方格簇室外营茧技术等,不断提高科技对林业生产的贡献率,切实把扬州林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林业人才计划。着重通过外引内联、培训提高等手段,不断提高林业科技队伍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形成市、县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主体,乡以中级技术为主体的林业人才队伍。同时,针对发展生态经济林技术要求高的特点,着力加大发展主体林农的培训力度,每年分县、乡两级集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提高林农生产能力,为生产优质高产有市场竞争力的林果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林业产业的升级。

      (3)数字林业计划。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大林地、林木资源的数据管理,建立省、市、县联网的林业数字监管系统。

      5、依法治林

      依法治林、科学防治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为害是确保“十一五”林业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必须每年组织实施好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两大行动”:

      (1)绿剑行动。要持续不断地开展林业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制培训,提高各级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普法教育,普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为攻坚战创造一个好的法制环境。

      (2)啄木鸟行动。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有害生物的防治测报网络,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把握有害生物的消长规律,科学预测,准确发报。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制定好各类有害生物的防治预案,不断提高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水平。结合我市“十一五”林业产业布局,确定把危害松树、杨树、花木、银杏、梨等干(水)果、蚕桑等有害生物作为防治的主要对象。区别一般生态区域和重点生态区域,坚持把重要的景观通道、人文景区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进口木材的检疫力度,杜绝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