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关于印发《扬州市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06-10-30
【实施日期】 2006-10-30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法规
【法规类别】 行政法

关于印发《扬州市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颁布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扬府办发〔2006〕130号

      

      

      

      关于印发《扬州市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OO六年十月三十日

      

      

      扬州市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我市推进富民强市,力争两个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重要时期,也是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档案工作担负着保存历史发展所积累的真实思想、文化和科学财富的历史重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档案事业,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鲜明标志,也是我市全面小康和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为推动全市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扬州“两个率先”提供优质服务,特制定扬州市档案事业发展笆晃濉惫婊?br> 一、“十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1、大力创新服务机制实现新突破。全面开展可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普遍建立实体的或网上的现行文件查阅利用中心,并全部被政府确定为政务信息公开场所。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扬州市档案馆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县(市、区)分别创建成为相应等级的教育基地。

      2、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新业绩。档案工作进一步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全市实施为农服务“六个一”工程,首创档案“三下乡”服务,成为全市档案部门的“品牌”项目,成为全国推广的新工作。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档案工作,深化了农村档案工作内容。适应深化企业、事业改革,开展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产权制度改革中的档案工作,对改革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有效监管,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不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全面推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优质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积极开展信用档案工作,社区档案工作,为建设新型社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3、档案事业主体建设跨上新台阶。实现了档案馆文化标志建设理念的新突破,积极投入新一轮档案馆建设。扬州市档案馆不断完善局馆设施建设,新建展览大厅。宝应县新建7000多平米档案馆开工,维扬、广陵、邗江三区档案馆条件有了改善。扬州市档案馆通过省一级馆评审,跨入省级先进行列,为档案工作走出封闭,走进开放,走入社会,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4、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档案部门以建立完整反映历史、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档案馆成为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大众文化信息中心为目标,着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保护档案文化遗产。“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接收征集各类档案资料174354卷(册、盘、件、张)。其中扬州市档案馆接收进馆文书档案、专门档案73000卷。朱氏族谱丝质挂牒入选省珍贵档案名录。

      5、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扬州市档案馆建成微机中心,完成馆藏文件级目录和特殊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县(市、区)档案馆建立了文件级、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全市“三网一库”发展迅速,建成档案网站(网页)7个、局域网4个。

      6、档案史料编研和利用取得新成果。产生了一批有一定质量和文化品位的编研成果,彰显了档案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各级档案局(馆)继续办好每月大事记,充分利用宣传平台,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扬州市档案局连续14年举办年度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收效显著。《扬州史志》杂志改版、扩容、增加印数、扩大发行,其影响和价值进一步显现。举办各类展览陈列数十次。编辑出版了《落日辉煌话扬州》、《扬州建置笔谈》、《扬州人》等地情书籍10多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7、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有了新举措。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和文书立卷改革。组织实施《江苏省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等级评定办法》、《江苏省档案工作等级评定试行办法》两个新的业务建设标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档案事业建设热潮。市档案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条块结合、整体推进,围绕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先后出台近20个档案业务规范性文件,有力推进了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8、档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市档案机构进一步健全,各级国家档案馆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涌现出一批“文明窗口”、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加强档案人才培养,档案业务受训人数达3000人次。近200人获得档案系列中、初级职称,近20人获得高级职称。一批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目标,解放思想,立足服务,以档案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主线,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各界档案利用需求,着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馆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法制建设,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充分体现档案工作与档案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总体目标

      加大档案事业的投入,建设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利用方便的各级地方综合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馆重要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务信息公开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功能,成为地方社会文明进步和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初步建成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档案室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利用便捷、移交及时,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增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与全市现代化建设相协调的,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的,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档案事业体系不断完善。

      (二)发展重点

      1、档案馆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等级评定办法》,规范和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十一五”期间,市档案馆争创省特二级(四星级)档案馆,县(市)档案馆全部达到省一级(三星级)档案馆标准,区级档案馆力争达到省一级(三星级)档案馆标准。各专业档案馆要有计划地上等级。

      (1)档案馆库建设。

      扬州市新建15000㎡档案馆,全市所有县(市、区)经新建、扩建、改建,全部建成5000㎡以上档案馆。档案馆建设要从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建文明城市的角度,立足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按照“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现代性和标志性”的要求,加快建设步伐;突出档案馆功能的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和档案馆形象的环境定位、文化标志,努力使各级档案馆真正成为地方社会文明进步和城市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档案资源建设。

      积极开展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以构建完整反映历史、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为目标,抓紧做好到期应进馆档案及破产转制企业档案的依法接收工作。从建立“公共档案馆”的视角,以体现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为目标,加强对本地区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的收集,确保齐全完整;有重点地征集散存在社会的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加大对在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和重要影响的名人档案的征集力度,建立“名人档案库”。有计划、有重点地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努力抢救自然历史文化遗产。

      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档案资源。探索优化整合档案资源的新途径,对全市形成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集聚效应,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档案文化遗产保护。抓紧对馆藏濒危、重点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市档案馆及有条件的县(市、区)档案馆建立特藏室,对馆藏重要、珍贵档案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建立口述档案,抢救不可再生的档案资源,扬州市档案馆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口述档案中心。开展全市珍贵档案评选工作,建立“扬州市珍贵档案名录”,打造档案文化品牌。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保护、管理涉及扬州历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口述档案征集接收规划

      项目名称 时间

      (年) 抢救方式 内容 数量

      (个)

      口

      述

      档

      案 2006 征集 文字材料、录音录像 100

      2007 征集 文字材料、录音录像 50

      2008 征集 文字材料、录音录像 50

      2009 征集 文字材料、录音录像 50

      2010 征集 文字材料、录音录像 50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接收规划

      项目名称 时间

      (年) 抢救方式 内容 数量

      (个)

      扬州评话

      扬州弹词 2006 征集收集 剧本、录音录像 1

      2007 征集收集 剧本、录音录像 3

      2008~2010 征集收集 剧本、录音录像 10

      扬剧 2006~2007 征集收集 剧本、剧照、道具 10

      2008 征集收集 剧本、剧照、道具 5

      扬州漆器、玉器、清曲、老字号等 2006~2007 征集收集 结论性材料、录音录像、实物 20

      2007~2010 征集收集 结论性材料、录音录像、实物 20

      

      (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加大依法开放档案力度。进一步完善档案开放制度,丰富利用形式,扩展服务范围。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做好已公开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资源的有序整合、传输与公布,形成全市互联互通的公开档案信息发布平台和查询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

      进一步抓好现行文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档案馆政府政务信息发布场所的作用,把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加大文件收集力度,尽快实现全市现行文件中心资源共享,扩大网上查阅范围和内容,拓宽查询途径,实现多渠道、多方面提供利用,提高服务水平,将文件中心办成老百姓信赖的党和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场所。

      实施档案文化精品工程。进一步拓展档案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抓好档案“产品”开发利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围绕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努力挖掘档案史料,形成一批有较高层次的编研成果、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主题展览,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真求实、鉴往知来的资政襄政、启迪教育功能,发挥档案工作在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4)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创建和提高工作。市档案馆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县(市)、区档案馆全部建成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创意教育主题,重点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利用档案史料和编研成果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档案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富有特色的教育基地。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档案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单位 目前基地等级 目前档案馆等级 创建完成

      时间 备注

      扬州市 市级(2002.9) 省一级(2004) 2006年省级 已批准

      广陵区 区级(2005.9) 2008年市级

      邗江区 县级(2000.6) 省二级(2005.12) 2007年市级

      维扬区 区级(2005.7) 省二级(2005.9) 2007年市级

      宝应县 县级(1998.12) 省一级(2002.7) 2007年市级

      2008年省级

      仪征市 县级(2000.10) 省一级(2001.4) 2009年市级

      高邮市 县级(2005.9) 省三级 2001年市级

      江都市 省三级(1998.6) 2007年县级

      2008年市级

      2010年省级

      

      (5)档案信息化建设。

      以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与当地信息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逐步建立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服务的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到2010年,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力争全面建成与电子政务相配套的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中心和数据备份基地,市档案馆初步建成数字化档案馆。

      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完成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重要全宗档案原文数字化转换工作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工作。全市各专业、部门档案馆也要以数字化档案馆为目标,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

      2、档案室业务建设。

      (1)加强基层档案室基础业务建设。

      以贯彻实施《江苏省档案工作等级评定标准》为抓手,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整体水平,采取条块结合,以点带面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全市每年有50个单位档案管理达省级标准。“十一五”期间培育省一级(三星级)以上档案工作管理单位50个。

      (2)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实施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管理。重点抓好《江苏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保证进馆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并实现向档案馆移交。颁布《扬州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业务培训。市直机关纳入市电子档案中心管理体系,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系统中电子文件归档率达100%,实时移交率达90%。对机关文书档案、重要部门业务档案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逐步建立市级机关综合全文数据库。

      积极开展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室藏永久、长期保管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或共享。

      3、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档案工作。

      (1)加大企业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力度。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机制和监管方式,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档案工作。巩固国有、集体企业建档工作成果,尤其是要加大民营企业建档工作力度,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档;加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档案工作及其档案归属流向的处置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2)继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和工业园区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及早介入,全程跟踪,优质服务,做到齐全完整。进一步推崇和强化“建一流工程、创一流档案”的理念,做到重点工程建到哪里,档案工作跟踪到哪里,一流的档案形成在哪里。采取加强目标管理、开展执法检查等方式方法,促进重点工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六个一”工程的实施。各县(市、区)档案部门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认真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探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内容、方法、途径,制定一批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规范性文件。抓好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应用,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档案工作,巩固和发展村级建档成果,为农民致富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把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落到实处,取得新成效。

      (4)推进经济社会领域档案工作。继续抓好金融、工商、税务、保险系统信用档案以及民政、社会保障、旅游等部门、行业的档案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典型,迅速铺开,推进面上建档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条线建档工作绩效。完善社会保障档案工作,全面规范建立社会养老、医疗、社会福利、捐赠救助档案。深入贯彻《江苏省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开展社区建档工作,努力建立和完善社区档案工作体系,2007年底全市所有社区完成建档工作,“十一五”期末实现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

      4、档案教育工作。

      要立足新时期、新要求,充实新内容。要抓好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自办、联办、代培、送培等方式,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学历层次,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到“十一五”期末,各级档案馆要有90%以上的人达到本科学历,80%以上的人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40%,形成一批档案专业学术带头人。要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人员流动大、变化快的情况,切实抓好上岗培训工作,同时要重视抓好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从事档案工作3年以上、具有助理馆员以上职称人员的继续教育,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作风好、技术精的中高级档案专门人才。要延伸培训领域,加强对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人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为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打好基础。

      5、档案法制建设。

      制定和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管理制度。围绕建设依法行政的良好环境,抓紧完善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以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为重点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充实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强化对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5年中举办2次执法员培训班,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切实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制定《扬州市名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扬州市档案史料征集办法》、《扬州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扬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等规范性文件,使档案管理各项业务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6、加强档案宣传与对外交流工作。

      (1)广泛开展《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及其他档案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

      (2)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利用互联网及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报道本地区档案工作动态以及档案工作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事例,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3)积极参加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分会组织的活动和上级档案部门组织的外事活动,学习和交流国内外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和经验。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一)实施项目

      1、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新建(改建、扩建)市、县(市、区)档案馆,其中扬州市档案馆15000㎡以上、县(市、区)档案馆5000㎡以上。要从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建文明城市的角度,立足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按照“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现代性和标志性”的要求,加快新档案馆立项、设计和建设步伐,突出档案馆功能的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和档案馆形象的环境定位、文化标志,努力使档案馆真正成为地方社会文明进步和城市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投资方式:当地财政为主,省财政补贴。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10年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档案馆新建项目规划

      项目 面积(平方米) 土建(万元) 各种设备(万元)

      档案馆 1.5万平方米 2800元/平米

      4200万(不含征用土地费) 2500万

      总计 6700万元

      

      说明:1、档案馆承载量是办公用房的3倍;

      2、土建经费中含消防及地下人防设施的建设;

      3、土建经费中不含土地征用费;

      4、各种设备包括恒温恒湿、消防、防盗报警等各种智能化设施;

      5、新馆址宜选在新城西区会展中心附近,新行政中心划拨30亩地。建成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齐全、利用方便的档案资料永久保管和利用中心;

      6、档案馆面积中含地方志馆3000㎡。

      2、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设市、县(市、区)电子文件中心;第二阶段,建设市、县(市、区)电子档案中心;第三阶段,初步建成扬州市数字档案馆,各县(市、区)建成全部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

      投资方式:各级财政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10年

      (1)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具体建设内容:将电子文件归档纳入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工作内容,使各地档案馆成为电子文件备份基地和存储中心。集中采集、接收电子政务网上流转的电子公文和各立档单位在线或离线移交的业务类电子文件,建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与利用平台,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最广泛的现行文件信息资源利用和决策支持。市档案馆争取2007上半年年初步建成电子文件中心,县(市、区)档案馆2007年前初步建成电子文件中心。

      投资方式:各级财政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8年

      (2)电子档案中心建设。

      具体建设内容:1、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对市档案馆和7个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和部门、专业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数据资源整合,连通国家公开档案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全市档案资源基础数据库,包括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采用电子档案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含著录、标引、目录、鉴定等),管理数字化后的馆藏档案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2、建立中国扬州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文件中心”,成为外网门户;建立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文件中心”;建立基于CA认证的内网门户,按权限为各级机关提供各类档案信息。加强“三网一库”建设,对已建的网站要加强维护管理,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栏目、内容,增加吸引力、点击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投资方式:各级财政

      实施时间:2006至2008年

      (3)数字档案馆建设。

      按照《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5~2010)》的要求,各地档案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馆藏档案数字化方案,先行做好档案的鉴定、整理、分类等基础工作,并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动数字化建设。到2010年,扬州市档案馆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各县(市、区)档案馆建成全部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和重要档案、录音、音像的数字化。

      投资方式:各级财政

      实施时间:2006至2010年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数字档案馆项目规划

      项 目 时 间 分项目 经 费

      数

      字

      档

      案

      馆 第一阶段

      2006~2008年 电子文件中心 100万(含软件开发30万、设备70万)

      第二阶段

      2006~2008年 电子档案中心 100万(含设备等)

      第三阶段

      2006~2010年 数字档案馆 400万(含录制费、系统开发等)

      

      (二)保障措施

      1、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认真总结“四五”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的经验,制定和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管理制度。围绕建设依法行政的良好环境,抓紧完善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的档案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各级档案部门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努力,争取人大、政协视察、检查档案工作。根据需要,可结合年度立卷、重点工程验收、目标管理复查等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工作执法检查,有效实施对档案违法行为的查纠和处罚,以推动档案工作依法开展,努力营造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查处违法行为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协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把档案事业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档案馆库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地政府政务工作目标,逐年加大投入,加快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创新档案管理体制机制。

      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1)思想上加大开放力度。在服务方面,要进一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机关走向社会,由主要为党政机关服务转向既要为党政机关服务更要注重为基层、为百姓服务;同时,要确立“公共档案馆”理念,加强档案馆及其资源的建设,增强档案馆与老百姓的亲和力。

      (2)在工作思路上加大创新力度。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提出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思路,把一些领域的工作做大做优做强。如:管理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六个一”工程、社区、信用、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等。

      (3)资源建设上加大优化整合的力度。要进一步优化整合档案资源,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档案馆咨询服务中心的作用,走出一条国家档案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路子。

      (4)在管理模式上加大改革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统一管理全市形成的与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各种档案的新体制,改变其由各部门分别管理、分散利用的状况,实现各种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发挥档案的最大积效。

      (5)在工作方法和服务手段上,加大拓展延伸和信息化的力度。要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广角度的服务层次、服务空间。档案查询做到目录查询、微机查询、网上查询相结合,实现服务一体化;服务内容、服务范围向基层延伸,将陈列、展览办到街道、农村,将有关农业的文件、书籍送到一线,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档案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完善“三网一库”,有计划做好档案全息录入工作,加快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中心、数字档案馆建设。

      4、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加强创新型、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实现档案工作在理论上、体制上、机制上的不断创新,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干部头脑,用科学知识提升干部素质,逐步将社会上一些思想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有志于档案工作的同志充实到档案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广、胸襟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和富有创新、创业、创优精神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鼓励档案人员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档案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每年举办1~2次业务培训。进一步发挥档案学会的作用,围绕档案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积极稳妥地做好档案职称的评审工作,有序培养业务人才。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定期与人事局联合表彰先进。

      加强档案部门作风建设。巩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全市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机关”活动,提倡“五个更加”,即:工作更加仔细一点、态度更加热情一点、服务更加周到一点、作风更加扎实一点、效率更加提高一点。真正把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和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各个方面,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