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关于重庆市天然气化工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颁布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渝办发〔2006〕256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重庆市天然气化工发展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十一月二日
重庆市天然气化工发展指导意见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经委
我市天然气化工发展较快,长寿、万州和涪陵三大化工基地已初具规模,成为带动三峡重庆库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我市天然气化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资源利用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佳、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特提出我市天然气化工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优化天然气化工发展的紧迫性
我市是国内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目前年产天然气约60亿m3,依托资源条件,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其中:乙炔、甲醇、醋酸、醋酸乙烯、聚乙烯醇、醋酸酯等装置在全国规模最大,氢氰酸、磷铵、尿素、苯胺等装置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全市天然气化工实现销售产值超过100亿元。
天然气化工在长寿、万州和涪陵三大基地发展较快。长寿充分利用较好的基础,发挥乙炔、甲醇、醋酸等基础原料优势,拓展延伸了精细化工产业链。万州建成了百万吨真空制盐、离子膜烧碱、氯酸钠等装置,盐气化工已实现起步。涪陵依托建峰化工厂和中化涪陵化工公司两大企业,围绕建设大型化肥基地的目标,已取得较大进展。三大化工基地已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三峡库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尽管我市天然气化工总体上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但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也未得到根本改变,无序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已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预测,天然气将成为下一轮发展中最紧缺的资源之一,而且解决的时间跨度长、难度大。预计到2010年,我市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能够争取的供气总量约为90亿m3,但目前有关区县(自治县、市)和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申报项目的规划用气量已达170多亿m3,矛盾极大。
(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据对22户重点天然气化工企业的计算,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11%,但消耗天然气15.8亿m3,同比增长18.8%,销售收入增长明显慢于天然气消耗量的增加。平均1m3天然气实现的销售收入为5.13元,不同企业之间差异较大,大中型企业相对较好,而区县小化肥企业普遍只有3元左右,资源加工增值效果不佳。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大中型企业所占的比重太低,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3户,5亿—10亿元的企业1户,销售收入最高的川维厂也只有39亿元,整体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明显不足。二是产品结构中,天然气一次或二次加工的基础原料产品占80%左右,大部分企业没有发展延伸加工,产品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不高,未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链。
(四)无序建设问题突出。不顾天然气资源保障条件,盲目扩建初级化工产品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石油价格上涨造成天然气的比价优势,近年来小化肥厂扩建项目上马较多。2005年我市合成氨产量92万吨,其中小化肥占67.4%,既造成资源总体利用效率降低,又加剧了供求失衡。这些项目大多是依托小化肥厂扩建,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企业实力普遍较弱,竞争力难以长期维持,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
在当前天然气资源约束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解决好上述问题,优化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协调好产业链的建设,促进天然气化工成长为支柱性产业。
二、天然气化工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增长方式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升总量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技术创新、优化结构、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宏观引导,推进天然气化工有序发展。优先发展长寿、万州和涪陵三大化工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建成布局合理、规模大、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竞争力强的国内一流化工基地。到2010年,实现五大目标:
一是经济总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市天然气化工实现销售产值500亿元,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利税80亿元,成为三峡重庆库区最大的支柱产业。
二是结构明显优化。培育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超50亿元企业2户;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前三名的企业达到10户左右。精细化工产值占全市天然气化工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三是布局趋于合理。长寿天然气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形成综合性化工基地,万州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盐气化工,涪陵依托骨干企业主要发展优质化肥,三大基地实现的销售产值占全市天然气化工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四是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全市天然气化工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平均水平达到每消耗1m3天然气实现销售收入7元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平均每年降低5%。
五是技术水平明显进步。重点化工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50万吨醋酸、85万吨甲醇、10万吨聚乙烯醇和45万吨合成氨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装置。
三、天然气化工发展导向与布局
(一)发展导向。“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乙炔化工、甲醇及深加工、醋酸及衍生物、氰化工、合成氨及深加工、氯碱化工、一氧化碳和氢综合利用七大产品链系列。
1.乙炔化工系列。川维厂是目前国内惟一掌握天然气制乙炔技术的企业,由于近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乙炔化工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重点发展醋酸乙烯、聚乙烯醇、1,4—丁二醇、四氢呋喃、维生素E、 PVB膜及氯丁橡胶等深加工产品。
2.甲醇及深加工系列。甲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下游深加工产品上百种。重点建设市化医集团与日本三菱瓦斯合资85万吨甲醇、川维厂乙炔尾气整合80万吨甲醇和香港建滔集团45万吨甲醇项目,鼓励发展聚甲醛、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碳酸二甲酯、特种酚醛树脂等系列下游产品。
根据我市天然气供求状况,暂限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其他甲醇项目。
3.醋酸及衍生物系列。扬子乙酰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醋酸生产企业,拟在现有基础上再新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50万吨/年醋酸装置,配套发展醋酸酯、醋酐、醋酸纤维、氯乙酸等下游产品。
4.氰化工系列。紫光化工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采用清洁工艺的氢氰酸及下游产品生产技术。进一步扩大氢氰酸生产能力,重点发展原甲酸酯、亚氨基乙腈、丙二酸、三聚氯氰、甘氨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下游加工产品。
5.合成氨及深加工系列。依托建峰化工厂和中化涪陵化工公司,优化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建设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百万吨磷铵项目,形成国内重要的优质氮肥、磷复肥生产基地,发展水合肼、三聚氰胺、精甲胺、磷酸盐、氯化胆碱等下游产品链。
根据我市天然气平衡情况,鼓励中小化肥企业发展合成氨深加工产品,暂限制一般的改扩建化肥项目。
6.氯碱化工系列。发挥盐资源与天然气结合的优势,大力发展烧碱、纯碱、聚氯乙烯等盐气化工产品,并延伸发展PVC制品、氯酸盐、有机硅等下游产品。
7.一氧化碳和氢综合利用系列。发挥天然气制氢和一氧化碳的优势,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发展苯胺、高纯过氧化氢、聚碳酸酯、异氰酸酯等产品,形成新材料系列产品。
(二)产业布局。按照提高集中度、发挥集聚效应的原则进行布局优化,重点发展长寿、万州、涪陵三大化工基地,同时,在规范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市)适度发展特色化工。化工园区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建设中遵循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配送、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原则。
长寿化工园区是国内著名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在我市化工产业布局中居于核心地位,重点发展乙炔化工、甲醇及深加工、醋酸及衍生物、一氧化碳和氢综合利用四大天然气化工系列,并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相结合形成联动发展,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工基地。万州盐气化工园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盐资源,建设大型真空制盐装置,跨越式发展纯碱、烧碱、PVC等氯碱系列化工产品,并与天然气化工相结合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建成国内有特色的盐气化工基地。涪陵化肥基地以建峰化工厂和中化涪陵化工公司为依托,形成400万吨优质氮肥和磷复肥生产能力,利用建峰厂闲置土地,积极发展合成氨系列深加工产品,建成国内有特色的优质化肥基地。
主城区的化工企业“十一五”基本完成向城市外围的搬迁调整。外环高速公路之内不再新建化工企业。永川氰化工、垫江精细化工等特色天然气化工要进一步提高档次,节约资源,采用环保和清洁生产技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并逐步形成园区发展模式。其他地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结合自身基础,适度发展精细化工和特色化工。
四、推进天然气化工健康发展的政策及保障措施
(一)投资政策。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机遇,利用好当前国内其他地区天然气紧张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在天然气化工重大项目布局上对我市给予进一步支持。充分用好国家和市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天然气化工的投资力度,支持我市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尤其要优先支持三峡库区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同时,各级投资管理部门要严把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核准(备案)关,加强信贷、土地、规划、建设、环保、安全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正确引导企业投资行为,对于资源利用效率达不到要求以及资源不落实的项目不予以核准(备案),坚决制止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项目违规建设。
(二)资源政策。天然气已成为一种紧缺的资源,要实现我市天然气化工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的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资源配置上要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天然气精细化工,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同时,严格限制大量消耗资源、资源利用率差的项目建设。
所有新建和改扩建化工项目,要求每1m3用气量的销售收入达到7元以上;但对于三大化工基地的重大基础原料项目,考虑到集聚效应,经市政府批准,可按照产业链实施方案计算销售收入与用气量的比值。其他类型工业项目参照上述标准。
(三)调控措施。根据我市工业经济总体发展要求和三峡重庆库区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天然气化工发展中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突出重点,保障我市天然气化工健康发展。
对于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前期工作项目,位于长寿、万州、涪陵三大化工基地的项目,位于三峡重庆库区的项目,在符合规划要求和布局原则的前提下,要给予优先支持。同时,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的规划,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四)环保政策。由于我市天然气化工主要布局在三峡重庆库区,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所有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市级以上的专业规划,选址科学合理,原则上要求进入工业园区,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实施清洁生产,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同时,项目建设要严格遵循国家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规范,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对于不符合环保政策和安全规定的项目,未依法向环保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五)组织领导。由市石化产业发展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我市天然气化工发展的有关工作。该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副市长童小平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委、市外经贸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环保局、市化医集团、长寿区政府、万州区政府为成员单位。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日常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