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关于印发嘉兴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06-11-08
【实施日期】 2006-11-0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法规
【法规类别】 行政法

关于印发嘉兴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颁布单位: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嘉政办发〔2006〕166号

      

      

      关于印发嘉兴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6—2010年)》已经五届市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十一月八日

      

      

      嘉兴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以及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 背景与趋势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一)政策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近年,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经济背景。

      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呈现了城市综合实力强,工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外资引进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富裕等特征。目前,长三角排名前10位的重要制造业是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制品业。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已决定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建设世界级信息产业基地。

      我市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0亿元,增长14%,完成财政总收入134.9亿元,增长18.7%。农业生产出现了少有的增长势头,工业经济增长较快,第三产业发展环境良好。

      (三)技术人才背景。

      我国正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几年,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数量很大。我市的化纤、皮革、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配件、机械标准化、家用电器、毛衫、木制品、新型建筑材料业等在未来几年内将有很快的发展,涉及的企业需要众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批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全市制造业需要10000名高技能人才,其中技师1000名;实用技术操作型的员工需求量更大,仅嘉兴经济开发区就需要20000名技术操作工人。同时,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还将迅速发展,在法律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社会保障事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商品经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物资经营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统计调查与信息服务、物价、商务外语等专业领域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间必将引发新一轮人才教育培养的高潮。

      (四)教育背景。

      嘉兴历代厚德崇文,名人辈出,素称“文化之邦”,具有“兴教重才”的良好社会基础。嘉兴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好,1994年在全省率先通过“两基”验收,2003年以来,已全面普及了从学前三年到高中的15年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超过了90%。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市18-22周岁适龄青年进入高校学习的已超过30%,高校在校生已达到3.6万名。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初、中、高衔接,与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中职学生构建了就业、升学等不同发展方向的“立交桥”。

      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市及长三角地区的职业教育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

      (一)职业教育向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方向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生产的技术基础不断发生变革,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起点,终身教育日益成为个人知识更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扩大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而职业教育机构是实现教育终身化、全民化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教育向应用性和高层次化方向发展。

      职业教育从过去强调专业化将逐步转移到注重应用性的内涵发展,以适应劳动力合理流动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同时,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职业学校培养目标重心逐渐高移。这既是我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举措,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及职业教育由被动转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走向。

      (三)职业教育向统筹性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职业教育统筹性。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其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仅仅来自教育内部,还来自经济、劳动和企业等部门。职业教育不再是教育管理部门独有的领地,需要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经济部门、企业组织的密切合作,这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密切。教育作为服务性贸易开放,国际职业教育机构必然会进入我市,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会更加频繁。

      

      第二章 现状与问题

      

      一、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坚持以发展为目标,加快布局调整和重点学校建设;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不断创新德育体系;以市场为依据,加强专业设置和示范专业建设;以改革为动力,深化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招生、就业指导和宏观调控;以合作为契机,实现校企供需有效对接;以保障为基础,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在学校和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职业学校42所,在校学生56000名左右,已建成国家级重点职校6所,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职校5所;建成示范专业2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9个,市级15个。全市职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2000人,学历合格率达到了85%,高于全省平均近12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近200人,“双师型”教师达到33%。全市中职学校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校均3.2万平方米,生均30平方米;图书69.2万册,电子图书4.4片,生均图书16册(片);教学用计算机6039台,平均每7.5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6500万元。

      全市“初升高”比例连续三年超过90%,职普之比在1:1以上,有20%以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6%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认识不足。有的部门、企业在用人上存在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比不上普通高中生,工作力度及不来外来民工”的思想,部分初中毕业生及家长的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我市有各类职业学校42所,有近半数的中职在校生分散在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职业学校,甚至在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无法满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今后10年我市将持续处于高中段入学高峰期,每年初中毕业生数在4.3-4.5万人左右,按目前的办学规模,难以满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是职教优质资源、重点职业学校建设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经费支撑。二是前几年通过信贷的近4.3亿元职业学校建设资金进入了还贷期,增加了经费支出,给学校新的发展带来困难。三是职业学校的实习、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全市校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150万元,超过500万元的学校不足学校总数的1/5,而且大量设备已经过时需要淘汰,现有的专业设备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离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的评估标准差距很大,这不仅给创建重点学校带来难度,也是制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职业教育改革深度和广度不足。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等方面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缺乏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自身发展的潜能;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相同或类似,有专业品牌的特色学校不多,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呼应度不够,造成一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一些企业招不到所需的相对应的技术人才。

      (五)“就业准入制度”推进力度不足。企业中持证上岗的员工比例较低,企业对提高员工素质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就业准入制度”执行难度较大。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统筹,推动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建立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更好地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我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一)适度超前与统筹原则。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事业,职业教育与经济和产业关系最为密切。职业教育要适度超前,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提前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做好准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加强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统筹,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引导职业教育资源向优势学校集中;加强对职业教育专业统筹,形成全市专业建设一盘棋;加强对职成教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通过统筹整合,加大投入,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全面提升。

      (二)创新与市场原则。大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职业教育,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推进教学创新,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通过改革创新,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密切把握市场信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方向,根据市场和企业的人才供需情况,并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技能培训,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人才。

      (三)开放与合作原则。职业学校要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在优化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社区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紧密结合机制,努力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并为企业培训职工。同时,企业也要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实践提供服务。

      (四)品牌建设与资源共享原则。职业学校要努力创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在专业设备建设上,要突出重点,加强品牌特色专业设备投入,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实现专业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同时,充分利用上海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采取花钱买服务的办法,解决实训问题。

      

      第四章 目标与任务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围绕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目标,紧扣我市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和长三角经济圈规划中的标志性和成长性产业群,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服务,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接受教育需求服务,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求,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构建普高职高横向渗透、中职高职纵向衔接、职前职后互为补充的技术工人培养基地、高级员工培训基地、人才信息交流基地,使我市职业教育成为社会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成为长三角地区一流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知名的品牌职业教育基地。

      二、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

      ——做优中等职业教育。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以及未来产业、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市场变化,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扶持骨干专业,不断打造特色专业,努力创建示范专业,做优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到2010年,全市建成15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其中1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成15个以上省级示范专业,25个以上市级示范专业。中职学校达到校均规模1200人以上,在校生达到60000名左右。在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对初中后生源分流的宏观调控,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50%以上,促进普教职教协调发展。

      ——做大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办好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和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再建一所高职院校,努力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专业领域。至2010年,全市建成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达到25000人以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并为中职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提供更多的机会,拉动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强化职业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的区域教育网络,形成满足人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各种教育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10年,全市培训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80万人次、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10万人次;农村从业人员的年培训率达到30%;培训城镇在职职工150万人次,全员年培训达到45%以上;培训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30万人次,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建立1所城市大学、5所社区学院,每个乡镇建立1个社区教育中心,每个村建立1个社区教学点。全市所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均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其中有70%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

      ——大力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建设以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途径,依托设在国家、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省、市示范专业,紧扣我市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长三角经济圈规划中的标志性和成长性产业群,鼓励企业创建示范基地。到2010年,全市建成10个以上市、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

      三、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市职业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二)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各级政府要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办好公办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要继续办好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鼓励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实行合作办学,强化企业自主培训的功能,努力加强职工在岗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项目审批、土地供给、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经过批准开办的全日制民办职业学校,在税收、评估、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优惠政策,并按生均经费的一定比率予以补助。对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

      ——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办职业院校运行机制创新,真正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鼓励公办职业院校大胆引进竞争机制,推动公办职业院校重组和整合,探索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职业学校及个人合作方式,选择若干条件适当的学校,进行国有民营试点,实行多元投资并举的办学体制。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在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发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前期投入发挥更大效益。实训基地不仅要完成教学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要通过产教结合,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专业示范基地、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优势,努力使教育与经济走上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不断提高办学的教育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实践经验,扩大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深化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强化文化基础教育、综合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及时改造和调整现有专业,积极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加大专业设备投入力度,全面改善专业教学条件。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实行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师资交流中心的作用,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外国专家、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不断扩大师资库范围。到201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10%以上,“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要达到80%以上,在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率要逐步扩大,同时还要专门制订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有关条件和标准。各职业学校要选拔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进修和锻炼,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采取老带新、高带低等形式,强化教师业务培训,使教师在边教、边学、边研究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满足求学者就业、升学准备、更新知识、增强技能等多种需要。

      (四)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坚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应充分体现相关职业资格的要求,为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条件较好、办学质量较高的职业学校在职业技能鉴定中的作用。

      ——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充分利用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构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拓展培训范畴。

      ——大力构建社区教育网络。以发展远程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社区学院,构建以社区教育为中心的区域成人教育网络。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工作。整合、优化社区、学校、师资及其他各类教育资源,全力打造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并举的内容丰富的“教育超市”,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综合性的教育培训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终身接受文化、技术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工作。抓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强化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社区教育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科技示范与推广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深入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程。

      ——切实加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文明礼貌、文化科学知识、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服务技能的教育。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比较集中的行业、企业要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各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面向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及子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行业、企业开展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大力开展行业、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失业人员的转岗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各行业、企业要切实抓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认真制订职工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快建立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制度,为企业在职职工以及转岗、失业人员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整合企业内部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多功能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技能培训,加大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四、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任务

      (一)总体布局。

      ——职业学校布局。坚持调整与发展并重方针,加大资源重组力度,打破条块分割,采用撤并、联办、划转、扩建、新建等办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逐步取消办在乡镇成校的职业教育学历教学点,解决职业教育中“小、散、低、差”的问题。同时,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力度,基本形成以市本级职业教育为龙头,市区集聚3所高职5所中职、五县(市)城集聚1-2所既各有特色又相互呼应的中职学校的总体布局,全面发展和提升我市职业教育。

      ——社区学院布局。在市本级依托嘉兴电大组建嘉兴城市大学,在县(市)区组建社区学院,在城市的街道和农村的乡镇组建社区教育中心,在居委会和村设社区教学点,形成面向全社会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要以发展远程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社区学院,构建以社区教育为中心的区域成人教育网络,努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部署。依托城市大学的资源优势,大力整合现有各种公共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网络、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开展学前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成人业余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岗位证书培训、各类社区教育以及适合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各种教育和培训,将嘉兴城市大学建成面向全市所有公民的、社会化、开放性、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超市”。

      ——专业基地布局。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职业学校要按发挥优势与特色,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高科技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原则规划专业,重点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制造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操作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机与电器、服装、化工、建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通信与信息技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商务外语、护理等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全力打造“九大特色职业教育基地”。

      一是高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面向长三角及华东地区,开展高端人才培训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

      二是先进制造业运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海盐成职教中心、桐乡信息技术学校,培养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要的运用型人才。

      三是现代建筑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托嘉兴建筑工业学校,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建筑经济管理、古建筑营造与修缮、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施工、建筑与工程材料、物业管理、计量测试技术等,培养现代建筑业人才。

      四是能源、化工类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托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海宁职业高级中学,培养电厂热力设备运行、电厂水处理及化学监督、电厂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电力营销、化工过程装备技术、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精细化工工艺等技能型人才。

      五是现代农艺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海宁职业高级中学,培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植物保护与检疫、特种动物养殖、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健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人才。

      六是高级护理人员培养培训基地。依托嘉兴医学院、海宁卫生学校和桐乡综合中专,培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涉外护理等专业,为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提供各种护理类人员,并积极拓展国外劳务输出途径。

      七是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托嘉兴市经济贸易学校、嘉善职业中专、桐乡外国语学校,培养应用英(日)语、文秘、商检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社会保障事务、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资经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统计调查与信息服务等专业技术人才。

      八是服装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托平湖市职业中专、嘉兴市服装学校,培养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营销、服装贸易、时装表演等技能技术型人才。

      九是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培养培训基地。组织、协调与本省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及初中级技能、职业资格和上岗培训,指导受训人员到相关企业工作,确保所有学生(学员)就业上岗。力争近期每年对口招生学历教育2000人以上,各类培训4000人次以上; 2007年以后,每年对口招生学历教育达到3000人以上,各类培训10000人次以上;到2010年,每年对口招生学历教育达到5000人以上,各类培训30000人次以上。

      ——实习基地布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规模以上企业要主动接纳学生的实习任务。每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必须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25个以上学生实习基地,其中至少要有3个市外实习基地,每个专业方向至少要有2个以上相对应的实习基地;其他学校至少建立10个学生实习基地,每个专业方向要有相对应的实习基地。每个基地要有专门的实习联系、指导教师和企业相应的技术指导人员。

      (二)主要建设任务。

      ——加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面积为8.8万平方米、总投入1.35亿元的二期建设,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新征土地240亩、总投入2亿元的三期建设和嘉兴城市大学(电大)的搬迁工程建设;积极筹建占地面积1000亩、规模在校生10000人以上的“浙华长三角工程技术学院”(暂定名),并与浙江清华研究院联合打造“清华长三角职业教育中心”。

      ——市本级规划建设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嘉兴市中职园。中职园按“统一规划、分区建造、相对独立”的原则布局,整个中职园划分三个校区,建设规模180班,每校60班,全部建成后在校生达到10000人,争取2006年立项并动工兴建。

      ——各县(市)集中力量办好1-2所省级重点以上职业学校,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要加快职业学校的扩建、新建项目,海宁市、桐乡市要继续加强职教中心的建设力度。

      (三)经费来源。

      1. 建设经费。市本级规划建设及装备经费约6.5亿元人民币,将积极引入新的办学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政府投入、学校自筹、股份合作、校企共建、接受捐资、吸引社会投资、土地置换和利用财政贴息优惠政策等,努力扩大投融资渠道,保证学校筹建和发展所必须的经费开支。

      2. 事业经费。学校正常事业经费拨款渠道不变,并按照《职业教育法》、《高教法》要求和市有关规定,保障事业经费拨款增长比例逐年增长并不低于本地教育经费增长的平均水平。同时,根据国家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法规精神,市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专项配套资金。学校财务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列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统筹职能

      强化政府统筹职能,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强化县级人民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统筹管理责任,把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订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环境条件。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各地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财政性专项经费应逐年增加,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30%以上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学费收入要全额用于学校的发展,有关部门不得用其抵冲正常的拨款,也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截留、调拨或划转。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定额要高于同级普通学校的定额。民办职业学校可按生均培养成本自主确定各专业收费标准,报物价、财政、教育等部门审批或备案,并在招生前向社会公布。

      ——向所有企事业单位依法提足职工工资总额2%的职工教育经费,其中的50%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使用,主要用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项目建设、添置教学实验设施等,其余的50%由企业自主用于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企业及其它社会组成或公民个人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或捐赠设备、资金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或抵冲职工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示范基地和示范专业建设。对被评为国家、省、市级示范专业、示范基地的职业学校和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30万元和15万元,并给职业学校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示范专业可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优先安排师资培训。职业学校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运作可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其生产经营可享受有关企业政策优惠。

      ——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政府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积极探索公办职业学校民营化的路子。改进职业教育收费管理办法,以服务成本、质量为收费依据,合理分摊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

      三、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不按规定推荐劳动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机构要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取缔;对不按规定招收录用人员的企事业单位,劳动保障、工商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处理。

      四、完善监督机制,依法加大督查力度

      完善监督执法机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依法治教的水平。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积极探索发挥市场作用和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估方式。对办学成绩突出的职业学校,要予以大力表彰、扶持;对不达到办学标准的职业学校,要予以整改,直至依法取消其办学资格。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领导联系职业学校制度和由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经济局等组成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政府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联系职业学校制度和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实行市、县(区)职业教育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发展职业教育列入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的考核范围,向人大、政协报告职业教育工作,并接受检查和指导。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分工,齐心协力抓好职业教育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支持职业学校建设生产实习基地,接纳和安排毕业生实习和就业。

      

      附件:1. 嘉兴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方向和争创重点职业学校一览表

      2. 嘉兴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方向和争创重点职业学校一览表

      附件1:

      嘉兴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方向和争创重点职业学校一览表

      

      学 校 现级 争创 发 展 方 向 示范专业 在校生 基 地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 国家级 国家级 [加工制造] 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 [信息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信运营管理、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外设维修、计算机软件 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4000 加工制造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 省 级 国家级 [土木水利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建筑经济管理、古建筑营造与修缮、土建工程与材料质量检测、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施工、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农业水利技术 [资源与环境]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环境保护与监测、环境治理技术、原土工程技术、测量工程技术 工民建、建筑装饰、市政工程施工 3000 建筑

      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级 [能源]电厂热力设备运行、电厂水处理及化学监督、电厂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维护与调试、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电力营销 [加工制造] 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气运行与控制、电气技术应用、化工过程装备技术、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精细化工工艺 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电厂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电器设备安装、烹饪 3000 能源制造

      

      

      

      学 校 现级 争创 发 展 方 向 示范专业 在校生 基 地

      嘉兴市工商(经济贸易学)学校(新建) 省 级 [社会公共事务]法律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社会保障事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文秘、公关礼仪 [商贸与旅游]商品经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物资经营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 [财经]金融事务、统计、统计调查与信息服务、物价 现代服务业 3000 服务

      嘉兴市秀水中专 省 级 [加工制造] 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商务外语] 商务英语、商务日语 工艺美术、数控技术应用 4000 制造

      嘉善职业中专 国家级 国家级 [机械电子]数控、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电子电工、电子技术 [财经信息]金融事务、财务会计、财会电算化、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 数控、烹饪 3000 制造

      平湖职业中专 省 级 国家级 [光机电]数控、机电 [服装]服装设计与工艺、制作营销 [商务外语]日语 光机电、服装 日语 4500 制造

      嘉兴市汽车技术学校 省级 [交通运输] 汽车运用与维修、交通运输管理、物流 汽车维修 2000 汽车

      平湖市技工学校 省 级 国家级 [加工制造]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机械制造与控制 2000

      海盐职成教中心 省 级 国家级 [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冷加工 [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外设维修 机械加工、计算机 5500 制造

      

      学 校 现级 争创 发 展 方 向 示范专业 在校生 基 地

      海宁职教园区 国家级 国家级 [财经]会计、统计 [加工制造]纺织、皮革工艺及制品、纺织复合材料工艺 [餐旅服务]烹饪与餐饮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 [农林] 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园林花卉、植物选景设计与盆景制作 纺织、财会 5000 制造

      浙江青年艺术学校 省 级 省 级 [文化艺术]舞蹈表演、音舞表演、影视表演、群众文化艺术、美术 舞蹈表演 1200

      海宁卫生学校 省 级 省 级 [医药卫生]护理、助产、卫生保健、药剂、卫生信息管理 护理、药剂 3000 护理

      桐乡市职教中心 国家级 国家级 [商务外语]商务英语、商务日语、民航英语、涉外旅游 [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 [旅游]导游与旅行社管理、商务秘书、餐旅管理与服务 [服装]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营销、服装贸易、时装表演 商务外语、电子与信息工程、服装 7000 服装

      桐乡综合中专 省 级 省 级 [护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涉外护理、药剂 护理 2500

      桐乡技工学校 省 级 [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技术、仪器仪表 机电一体化 2000 加工制造

      

      

      附件2:

      嘉兴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方向和争创重点职业学校一览表

      

      学 校 现级 争创 发 展 方 向 示范专业 在校生 基 地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省级 国家级 [农林牧渔大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植物保护与检疫、特种动物养殖 [交通运输大类]汽车运用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生化与药品大类]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健品开发与管理 [土建大类]土木建筑工程与施工 [制造大类]数控技术、工业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检测技术与运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图文信息技术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轻纺食品大类]染整技术、服装设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 15000 农业部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农村沼气技术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机动车辆技术研究所实训(教学)基地

      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省级 [加工制造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 [管理类]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类]报关与国际货贷 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 5000 加工制造物流

      新建一所高职 省级 [文化教育大类]应用英语、应用日语、文秘 [公共事业大类]涉外事务管理、商检技术、工商行政管理事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社会保障事务 [商贸与旅游类]国际贸易实务、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物资经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 [财经类]会计、金融事务、统计、统计调查与信息服务 10000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