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新会计准则过渡期间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 国资发评价[2007]12号 各中央企业: 2006年财政部陆续颁布了系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2007年部分中央企业也将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为做好新会计准则过渡期间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确保财务快报信息可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企业财务快报基本表式保持不变,所有企业都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所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准则填报《企业财务快报》基本表式。其中:未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及其子企业,仍按《关于印发中央企业2004年度企业财务快报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126号)的有关规定填报;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包括母公司尚未执行但子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各级上市公司,下同),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及快报相关指标解释口径填报,同时应填报《执行新准则企业财务快报分析指标表》(见附件1),分析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由集团收汇后报送。 二、为保持执行新会计准则前后两个年度数据的可比性,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在首次以新准则口径填报《企业财务快报》的当月,应当根据本企业会计系统调整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填报《首次填报企业财务快报主要指标差异表》(见附件2),由集团汇集后随当月“企业财务快报”报送。 三、为便于年度间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在填报《企业财务快报》表式中的“上年同期数”时,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应按照新会计准则口径分析填列上年同期数据。 四、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将控制范围内的全部子企业纳入快报的填报范围。集团内只有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母公司和其他子企业尚未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按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可进行直接合并。 五、2006年我委公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中央企业应按规定报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我们将有关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纳入财务快报体系,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表》(见附件3),由企业负责投资规划管理的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情况填报,按月随财务快报一同报送(由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分送规划发展局)。各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信息的填报工作。 六、企业财务快报体系是及时、动态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和提高企业日常财务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各企业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做好企业财务快报编报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填报任务,特别要组织做好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间的财务快报填报工作,确保填报质量。 (二)要认真做好快报分析工作,按月对财务数据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说明,每个季度应当对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形势、预算执行、重大财务数据变动等情况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有关分析材料的电子文档随月报数据一并报送。 (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反馈企业数据资料的保密管理。为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国资委建立了财务快报信息反馈制度,反馈的综合或分户数据资料仅供各企业内部参考使用,未经我委允许不得对外提供。 (四)为进一步推进动态监测工作,落实“数出一家,数据共享”的工作要求,从2007年起,企业有关实物量指标表随财务快报统一报送(不同行业企业具体表式另行下发)。 (五)《企业财务快报》的有关软件参数,请到国资委网站下载。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八日
附件4: 企业财务快报编制说明 一、执行新会计准则企业《企业财务快报》编制说明 (一)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包括母公司尚未执行但子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各级上市公司),《企业财务快报》可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快报有关指标解释填报。 (二)《企业财务快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计提折旧额”等指标仍按《关于印发中央企业2004年度企业财务快报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126号)的有关规定填报。 (三)特殊指标填报口径解释: 1. 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收入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本项目不包括“其他业务收入”的内容。 2. 其他业务收入:指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 3. 销售(营业)成本: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本项目按“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合并填写。 4. 销售税金及附加:按“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填写。 5. 营业(经营)费用:是指企业营业或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销售费用”科目填列。 6. 补贴收入:按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贴金额填列。 7. 人工成本支出:指企业为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按照“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内容填列。本项目不包括与法人单位签订劳务外包合同人员的薪酬。其中: (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按“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工资”明细填列。 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发放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均在本企业且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职工、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工资、奖金及津贴等。 (2)福利及社会保险费用:反映企业在工资以外提供给员工的各种保险待遇。本项目按“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等明细项填列。 (3)其他人工成本支出:是指不包括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福利及社会保险费用中的其他人工成本。本项目按“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的“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明细项填列。 8. 所有者权益总额: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本项目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 9. 应交税金总额:反映企业本月应交的各项税金的合计数额,按“应交税费”科目填列。本项目不包括印花税。 10. 计提减值准备总额:是指企业本月或本年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总金额。本项目按本期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变化额填列。 二、《执行新准则企业财务快报分析指标表》编制说明 (一)新准则对净利润的影响:指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对净利润产生的影响数。其中: 1. 公允价值变动:指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其中“交易性金融工具”项目填写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数;“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填写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数。 2. 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指因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确认在当期损益而对净利润产生的影响数。 3. 开发费用资本化金额:指因开发费用资本化而比企业会计制度少计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数。 4. 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指因新准则下利息费用资本化而比企业会计制度下少计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数。 5.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变动: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产生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冲销对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以及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贷方股权投资差额冲销对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和在原会计制度下的当期摊销数。 6. 其他:指除上述情况以外,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对净利润产生的影响数。 (二)新准则对管理费用的影响:指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对管理费用产生的影响<。其中: 1. 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指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确认在当期损益而对管理费用的影响数。 2. 开发费用资本化金额:指因开发费用资本化而对管理费用的影响数。 3. 开办费:指因开办费记入管理费用而产生的影响数。 4. 其他:指除上述情况以外,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对管理费用产生的影响数。 (三)新准则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指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产生的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数。其中: 1. 净利润变化影响:指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导致的净利润差异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数。 2.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影响:指不影响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数。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数。 3.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指因少数股东权益并入合并权益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数。 4. 其他:指除上述情况以外,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对所有者权益产生的影响数。 三、《首次填报企业财务快报主要指标差异表》编制说明 (一)2006年度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净利润:指2006年度按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净利润金额。 1.合并范围变化影响:指因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范围要求差异而产生的净利润差异。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动影响:指因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净利润差异。其中,“对子公司核算方法变动”指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而产生的净利润差异。 3.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指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净利润差异。其中,“交易性金融工具”项目指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指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 4.预计固定资产弃置费影响:指因预计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而补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对净利润产生的影响。 5.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影响:指新旧准则对资产减值规定不同而产生的净利润差异。 6.债务重组损益影响:指新准则允许确认债务重组损益而产生的净利润差异。 7.利息费用资本化影响:指因新旧准则下利息费用资本化规定不同而产生的净利润差异。 8.其他:指除上述情况以外,因新旧准则差异而产生的净利润差异。 (二)2006年度按新会计准则核算的净利润:指2006年度按新会计准则核算调整后的净利润金额。 (三)2006年12月31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所有者权益:指2006年12月31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所有者权益金额。 1. 合并范围变化影响:指因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范围要求不同而产生的所有者权益差异。 2.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影响:指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产生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冲销对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以及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贷方股权投资差额冲销对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 3. 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指“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由成本计量改按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对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 4. 预计负债影响:指确认预计负债对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 5. 所得税影响:指按新准则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差额所确认所得税费用对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 6.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指因少数股东权益并入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金额。 7. 其他:指除上述情况以外,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差异。 (四)2007年1月1日按新会计准则核算的所有者权益:指2007年1月1日按新会计准则核算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金额。 (五)2006年12月31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资产总额:指2006年12月31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资产总额。 1.合并范围变化影响:指因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范围要求不同而产生的资产总额差异。 2.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指因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资产价值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之间的差异。 3.其他:指除上述情况以外,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产生的资产总额的差异。 (六)2007年1月1日按新会计准则核算的资产总额:指2007年1月1日按新会计准则核算调整后的资产总额。 (七)2006年12月31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负债总额:指2006年12月31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负债总额。 1.合并范围变化影响:指因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范围要求不同而产生的负债总额差异。 2.预计负债的影响:指因确认预计负债导致的负债价值的变化。 3.其他:指除上述情况以外,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而产生的负债总额的差异。 (八)2007年1月1日按新会计准则核算的负债总额:指2007年1月1日按新会计准则核算调整后的负债总额。 (九)补充资料:按照新会计准则分别填列“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年金基金净值”指标在2007年1月1日的账面数。 四、《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表》编制说明 (一)编制方法:本表由负责年度投资计划管理的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情况填报,财务部门负责审核。 (二)指标解释。 1. 固定资产投资:指企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 2. 实际完成投资额:指企业已完成的投资额。主业是指经国资委确认并公布的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主业完成投资额指本年已完成投资额中属于企业主业范围的投资额,非主业完成投资额是指本年已完成投资额中不属于企业主业范围的投资额。 3. 新开工项目:指本年度开工建设的投资项目。 4. 续建项目:指以前年度开工建设、本年度继续建设的项目。 5. 重点项目:按照企业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经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项目。 6. 到位资金:指企业在当年筹集到位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类货币资金总额。其中:自有资金指企业资本和经营积累,包括捐赠、溢价及从股市募集的资金等;贷款指企业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其他指除自有资金和贷款以外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