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指导意见》,发挥我市粮食生产的优势,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有利于提升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我市作为粮食高产和主产区,多年来,粮食保持了高产稳产,2007年总产达到494万吨,约占全省近1/5,其中优质专用粮食面积达到75%以上,平均亩产447公斤,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5公斤。今年河北省出台的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规划中,我市有13个县(市)列入,占1/6。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将有利于发挥我市粮食生产优势,在巩固总量的前提下,提质增效,节本降耗,有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竞争能力。 (二)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方式管理农业,由抓粮食生产转变为抓粮食产业,下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有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三)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动“订单农业”,加快粮食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单产,节本提质增效。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以产业化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协调联动,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立产、加、销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建设全国知名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提高我市优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发展目标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布局、提高品质、节本增效、提升能力。到2010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90万吨以上,优质率达到90%以上,优质专用率达到70%以上;耕地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其中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的藁城、辛集、赵县、栾城、正定、无极、晋州、新乐、行唐、深泽、元氏、鹿泉、平山等13个县(市)500万亩粮食主产区,耕地亩产达到850公斤以上;东部平原9个县(市)350万亩粮田基本实现吨粮田。优质粮食订单面积达到3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 三、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的重点 (一)成方连片,集约发展,建设标准粮田生产基地。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集中连片的要求,建设高产稳产的高标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生产基地。大力实施以培肥地力为核心的“沃土工程”,加强耕地质量监控,抓好地力与墒情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建立耕地质量保障制度。力争到2010年,全市粮食集中生产区全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市标准粮田面积达到500万亩,其中以东部平原县(市)为重点的高标准粮田350万亩。 (二)节本降耗,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业节水工作指导意见》和《石家庄市2008年农业节水实施方案》,实行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四措并举,在重视输水渠道等水源工程节水措施的同时,把田间节水放在节水农业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宣传培训工作,组装和集成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完善节水灌溉制度,建立与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相适应的节灌高效种植模式,大幅度提高灌水利用率和产出效率。大力推广节水型优良新品种,突出抓好藁城、赵县、栾城为代表的万亩节水示范方建设,带动全市500万亩小麦普遍节一水,年总节水2.5亿立方米以上,使全市每方水小麦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1.2公斤提高到1.2-1.4公斤。 (三)优种优法,组装配套,大力实施良种工程。依托石家庄市农科院、藁城市和栾城县农科所的科研优势以及我市的省会优势,以完善种子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专用节本节水抗旱新品种开发能力和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技术为重点,不断加大科研育种力度和新技术推广投入力度,坚持研究与开发并重,自育与引进并举,加大优质专用良种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实施力度,建设市级种子检验监测中心,加强区域试验,在全市构建新品种研发、良繁、质检和种子加工处理等功能完备的研究推广应用体系,加快优质粮食品种更新换代,建立高标准小麦繁种基地15万亩,优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四)完善体系,改善装备,强化科技服务支撑能力。着力建设完善四大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农业技术服务站建设,按照“区域设站、县建县管”和“定编制、定人员、定经费”的三定要求,全市建设129个乡(镇)区域站,并在全市4419个村设农业技术员兼农产品质量监管员,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市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二是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强力推进以“三电合一”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服务“快易通”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提高18个县(市)级农业科技服务大厅软硬件建设,加快乡村农业快易通连锁站点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一网”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优质粮食生产为重点,抓住源头治理、标准化生产、产品检测、质量监管四个关键环节,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基本思路,围绕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积极引进和推广农机新机具及配套技术,积极开展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向纵深发展。到2010年,全市建设80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点,粮食生产主产区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初步建立起以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为重点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高产示范,以点带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农业部全国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活动中,我市承担11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任务。其中小麦高产创建点8个,涉及藁城、赵县、栾城、无极、辛集、正定、晋州、新乐8个县(市);玉米高产创建点3个,涉及藁城、赵县、栾城3县(市)。各有关县(市)要把高产创建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集成创新高产模式,力争高产创建示范区达到小麦亩产600公斤、玉米亩产800公斤目标。其他县(市)也要因地制宜建立1-2个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市建立11个部、省级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区,30个市级千亩连片高产创建展示区,形成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同层次高产典型,辐射带动全市优质粮食产业稳步发展。 (六)精深加工,龙头带动,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营养、经济、方便、安全为目标,向多品种、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点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河北黑马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胖胖面业有限公司、河北赵州利民淀粉企业集团总公司、益海(石家庄)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赵县邯雪面粉有限公司5个较大规模粮食加工企业,着力培育藁城、辛集、栾城、元氏优质专用小麦;赵县、新乐优质专用玉米;平山、井陉、鹿泉、灵寿优质小杂粮等10个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连结机制。实施品牌带动,加大粮食名牌产品认定工作,着力培育一批知名产地、知名产品、知名品牌。到2010年,核心区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优质粮食知名品牌达到10个以上,提升我市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 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落实惠农政策,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国家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建立和完善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政策的认知程度,使各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奖补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中先进龙头企业、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农业科技服务专业组织和名优农产品品牌的扶持和奖励。 (二)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按照“职能不变、渠道不变、合理分工、管理有序”的思路,整合水利、农业、农业开发、科技、农业产业化、土地整理等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统筹规划,分项实施,加强衔接,形成合力。主要用于粮田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繁育、技术推广培训、粮食产业化经营等,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 (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成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粮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开发办、市扶贫办、市农科院等,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成员单位有关支农资金安排,考评督导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要充分认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组织体系,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细化工作措施,明确部门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全市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 二○○八年六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