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印发《韶关市2008—2012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韶关市2008—2012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已经十二届2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韶关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一月十四日
韶关市2008—2012自主创新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和《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着力增强韶关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韶关,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广东生态发展主力军、全省‘双转移’先行区、山区宜居城乡优选地”为总目标统揽科技工作全局,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推动我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创新机制,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行动思路
(一)以创新促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重视技术引进和消化,加强自主创新,逐步实现由引进为主到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强体制创新,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以合作带动跨越。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通过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加强核心技术的高起点引进与合作,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争取更多国内外技术成果尤其是核心专利技术落户韶关,带动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以高新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加速高新技术向三次产业的扩散和转移,促进产业技术进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种植业和制造业,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四)以专项攻关带动重点突破。围绕生态发展区的总体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集中力量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重要领域重点攻关,带动相关产业成长和发展;切实解决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培植体现粤北中心城市特色的产业聚集中心;攻克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关键性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加技术储备。
三、行动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科技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新体制;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支撑力明显增强,主要科技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具体目标是:
(一)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体现韶关特色的科研机构、科研基地、高等院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以科技咨询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主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以各类科技园和区域试验中心为基地的技术孵化体系和面向社会科技进步的科技管理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后五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年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20%。
(三)专利总量较快增长。今后五年,实现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翻番,专利申请质量稳步提升。
(四)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进。加快信息技术向三次产业渗透,到2012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60%以上。
(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到2012年,每万人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超过45人,培养一批复合型科技高端人才。
(六)科技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科技投入体系,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到2012年,R&D经费投入占当年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
(七)建立和完善一批科技基础设施。以完善市科技企业创业园(孵化器)软硬件建设为示范,带动建设一批科技研究开发基地、信息网络和科普教育基地,增强科技发展后劲。
(八)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应用高新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加快主要特色农产品良种化步伐,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2012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四、主要行动计划
(一)集中力量突破产业技术自主创新重点专项
1、先进制造关键技术专项
(1)先进加工技术。
冶金加工技术。钢铁企业高效节能降耗新技术,大型高炉全干法布袋除尘技术,RH真空精炼技术,厚板坯连铸机高效化技术,中厚板在线热处理工艺技术,高强度船体用结构钢板生产技术,延长精馏塔炉龄技术,复杂铅锌矿快速分支浮选工艺,难选铅锌矿泥综合回收技术,铅锌冶炼废料锗、铟、镓等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铅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新材料加工技术。高性能涂层铝箔加工技术,引线式闪光灯电容器制造技术,闪光电容器用阳极箔化成技术,高频低功耗MnZn铁氧体材料及器件技术,高性能高强度低压化成箔技术,高压高比容电子铝箔加工技术,PS版基和空调铝箔加工技术,HN120B高BS镍锌铁氧体材料加工技术。
关键部件加工技术。球面轴承套圈毛坯套锻—辗扩工艺技术,汽车轴承精密数控冷辗技术,轮毂轴承旋压成型技术,轴承晶粒超细化技术,高性能轿车轮毂轴承开发关键技术,主机配套轿车轮毂轴承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技术。汽车离合器轮毂外拉技术,汽车变速器总成设计制造技术,汽车变速器异形零件成批加工技术,出口高精度齿轮及轴的加工技术,热处理变形控制技术,汽车发动机轴瓦碳纳米管新型复合减磨镀层技术,汽车发动机轴瓦四元镀层技术,汽车发动机轴瓦无铅镀层技术,汽车发动机轴瓦表面改性处理技术。汽车零配件的高性能粉末冶金结构件。普通压力机上约束剪切下料工艺技术,伸缩式高空作业车吊臂优化设计技术。液压缸内孔液压控制镗滚新技术。
(2)为制造业配套的控制系统及检测仪器
机动车检测系统。汽车电脑检测系统,摩托车电脑检测系统,机动车远、近光检测系统,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系统。
为制造业配套的控制系统。
――关键部件的控制系统。汽车变速器性能自动测试系统,总成检测技术,轮毂轴承试验台架,汽车发动机轴瓦壁厚自动精密测量分选系统。
――装备的控制系统。破磨机检测系统,混凝土成套设备及数字化控制系统,水利工程搅拌站成套设备及数字化控制系统,专用搅拌站成套设备及数字化控制系统,液压缸性能数字化检测系统。
――嵌入式系统。龙飞ePOS5000嵌入式POS,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POS系统,基于ZigBee的嵌入式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嵌入式ePOS的美食广场管理系统,基于嵌入式ePOS的连锁店管理系统,基于嵌入式ePOS的餐饮管理系统。
――冶金生产控制系统。焦炉炉号自动生成识别装置,中板自动在线长度测量技术。
公共技术平台。韶关学院CAD/CAM设计中心,多媒体视频网络CAD/CAM软件和现代管理技术,韶关市精密测量和材料测试技术,网络化制造协同产品开发技术,韶关市液压件及系统信息技术平台,韶关市水电设备信息技术平台,ASP及动态联盟制造业产品质量保障系统,基于WebGIS的韶关旅游资源库及信息系统,基于GIS的粤北野生植物资源库,韶关化学分析仪器资源网,韶关中小企业技术协作生产力促进网。
(3)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集成系统
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集成系统。机械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自动计算系统,机械设计信息系统,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混凝土搅拌车叶片模的虚拟制造技术,变速箱与齿轮三维优化设计系统,客车专用新型变速器动力性匹配分析计算系统,CAD/CAPP/BOM/PDM信息集成系统,企业ERP系统,水电产品制造设计工艺信息化管理系统。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计量数据自动采集管理系统,备品备件及机动系统,产品销售系统,实际成本管理系统,质量制定系统,ERP系统。
(4)植物资源成分加工技术
植物资源成分分离、提纯技术。利用膜分离集成工艺技术制备天然抗氧化剂技术,天然植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
2、重大装备制造专项。
高端液压产品及设备,矿山机械—破碎组合加工装置,智能化非开挖水平钻机,节能型多侧臂多螺旋混凝土搅拌主机—混凝土搅拌站,大吨位汽车随车吊,大型注塑机,智能化、环保型、高可靠性高空作业车、救援车。数控木工机床,矿山冶金成套设备。
3、生物与医药技术专项。
(1)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工程。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稳定且与广东省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动物疫病为对象,研究开发准确快速诊断的技术及其试剂盒,研究开展药物控制和疫苗控制技术。研究开发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技术,建立健全承担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技术支持机构(实验室)。充分利用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等兽医技术资源,切实加强粤北山区兽医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和粤北山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建设。
(2)现代中药技术。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原创中药新药“清毒安肾胶囊”的研制开发,参芪扶正注射液增加适应症的研究和中药新药血栓通氯化钠注射液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非PVC袋装输液技术改造。开展冠心康片原药甘木通的GAP种植,药用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深层次研究,开发冠心康胶囊新产品。对中药的种植、提取、制备及检测等全程进行数字化研究。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
(3)化学合成原料药物。提高酰胺类局部注射麻醉药品盐酸阿替卡因原料药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新一代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原料药,研发具有抗肿瘤转移、增强抗体免疫功能升高外固白细胞作用的多糖类药品甘露聚糖肽。发展原料药—制剂制药产业链。
4、电子信息类关键技术专项。
(1)制订和实施“数字韶关”规划。制订《“数字韶关”建设规划(2008—2012年)》,以韶关旅游信息港、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信息兴农、“民生邮箱”等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全面提升韶关信息化水平,促进韶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创建韶关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培育和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软件、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强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示范推广应用。
(3)打造“韶关旅游信息港”。以旅游信息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以“韶关旅游信息港”幅射带动信息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继续普及推广EPR/CRM/SCM/PDM等信息管理系统在各行业的应用,引导和鼓励大中型企业建设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融入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营销全过程。
(5)加快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结合“数字韶关”建设规划的实施,以推广POSMISEPR系统和INTERNET等新技术应用为切入点,重点推进传统服务业,如商业、餐饮、劳务、房地产、旅游等信息化,逐步实现智能互通、远程教育、数字社区、便民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6)打造粤北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大通关”电子口岸建设,整合政府服务和企业商务流程,构筑“一站式”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政务和商务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流程的集成与优化,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粤北物流中心的建设。
(7)大力实施信息兴农工程。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建立信息发布和咨询的信息通道、农资配送和农产品销售的物流通道、为农民提供即时服务的响应通道,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息化运营机制,实现以信息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目标。
(8)实施ITO靶材生产技术重点突破。对生产高密度、大尺寸的ITO膜导电玻璃实施技术攻关,打破国外对ITO靶材的技术垄断和ITO靶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保护和合理利用铟资源,为广东TFT-LCD平板显示产业配套。
5、新材料关键技术专项。
涂料用片状锌粉、复合铝箔系列、铟系列产品、ITO靶材、多功能水性发光涂料、锆系列产品等新材料;高性能磁性和粉末材料,高档优质钢材及合金钢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重点是轻质、隔音、隔热、保温、防火、防震、无放射性、施工速度快、可加工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
6、节能关键技术专项。
节能新工艺、新流程和新装备;优化集成能量系统,实现系统节能和降低工艺总耗能;推广和开发工业余热利用技术与装备;提高工业(锅炉)窑炉的一次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蓄热式加热炉、90吨/时干法熄焦、130吨/时和220吨/时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水煤浆代油燃烧等节能技术。突出抓好韶钢集团的“钢铁行业炼铁系统重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及韶铸集团的“铸造行业综合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与示范”等重大专项。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废水集成化、深度化处理和回收技术,废弃燃气、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蒸汽余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7、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专项。
(1)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是对城市大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等复合型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与改善技术;推广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技术;建立完善城市大气污染监测网。
(2)工业液、气与固态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制造业生产过程副产的污染环境的固、液、气态物和产品生命周期末端资源化回收再利用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技术;火电厂脱硫技术、低氮燃烧设备等;有机废水综合利用技术、冶炼废液回用技术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3)垃圾处理。推广应用医疗废物的环境无害化集中处理技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垃圾填埋气的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系统。
(4)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推广城市污水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县城、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5)气象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大力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信息发布与传播系统、气象灾害预报系统、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重点行业要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领域要建立产业集群创新平台。
1、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韶关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重点,选择一些技术创新能力强、有市场前景的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具有省内、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走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强与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联合,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和服务,形成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中心,专业化生产协作的群体。建立健全与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衔接的地方科技专项计划,支持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创新基金项目,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速创新成果的中试和转化。强化技术进步的内生机制,使民营科技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着力培育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全力支持冶金、电力、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其他重点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发展。
2、大力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机制。制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鼓励政策,加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围绕韶关市战略优势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构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为中心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成熟的工程技术开发成果;落实国家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
(三)构建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体系
1、积极建立并完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进行的研究开发与创新活动,以项目为纽带,通过技术转让、委托研究、合作开发、共建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人才交流与培训、信息交流、设备仪器共用、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方式,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机制。
2、积极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和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引导部属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近两年要完成组建汽车零部件(广东韶关)产学研战略联盟、液压件制造和有色冶炼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结合我市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3、建立韶关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强化产学研合作。由市科技信息局牵头,联合重点企业、支柱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部属高校、韶关学院等组成韶关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4、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从省内外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选派一批科技骨干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进驻韶关科技型企业,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和生产中的问题,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设立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优先支持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5、发挥韶关学院的科技创新优势。充分利用韶关学院的技术优势和学科优势,使其成为韶关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科技支撑。支持韶关学院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使韶关学院的学科建设与我市产业发展联系更紧密。
(四)构建以社会化为特征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指导原则,建立起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作为韶关市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中介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权威中介服务体系。鼓励现有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信息和技术等优势,通过改革转制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中介服务运行机制。推进科技中介组织的独立性与社会化进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组织全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扩散中的作用。鼓励创办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信息、技术经纪等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发展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汇集科研成果,形成机制灵活、行为规范、具有特色的技术交易网络。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办技术交易会,开通网上技术市场,形成较为健全的以技术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为主体的技术市场体系。
2、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四大平台。构建以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为目的,以技术转移、产权交易和融资服务为内容的交易集成服务平台;以信息网络技术支撑创新为目的,以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咨询服务为内容的科技信息平台;以共享科技资源条件和专业技术服务为目的,以协调利用各类科技基础设施和共性技术服务为内容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为目的,以提供科技创业服务为内容的创业孵化平台。
3、培育和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成果数据库和交易服务平台,发展网上技术服务和网上技术市场,提高服务水平。
4、加大科技企业创业园(孵化器)建设力度。以建设科技企业创业园(孵化器)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创业服务中心的能力建设,增强产业孵化功能,把科技企业创业园办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科技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的配套基地。
(五)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1、培育壮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液压油缸、铝箔、有色金属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为龙头,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创建一批具有高新技术名牌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快建设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按照优势优先的原则,做大做强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效节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对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政府优先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发展新能源、环保、绿色食品、精细化工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和产品的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链缺失环节的招商力度,对主导产业的缺失环节进行重点招商。开展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的认定工作,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3、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技术改造钢铁、机械、冶金、电力、烟草、医药、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其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创新能力,实现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和节能减排降耗。
4、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单位或个人以其拥有的专利、非专利技术向民营科技企业入股联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抓好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扶持特色产业相对集中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镇,通过建立特色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其发展成为特色产业专业镇,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编制并实施《韶关市专业镇发展规划(2008-2012)》,切实抓好省级专业镇创新试点工作。到2012年,力争全市的省级、市级专业镇总数达到30个,其中省级专业镇10个。专业镇产业规模、产业层次、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镇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六)加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环境建设
1、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发展的大环境。紧紧聚焦国家和省的科技政策,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实施细则,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科技人员创业的外部环境。培育创新和创业的文化氛围,努力改善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和市场环境,保证资本、技术、知识、人才等资源有效地转换和流动。
2、加大科技投入,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强化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责任,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并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到2012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5%以上,力争达到3%。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一般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要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3、抓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技人员投身技术创新。完善《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加强对重点学科、新兴学科、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工程项目和科研领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建立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向产业领域流动的激励机制。建立智力产权制度,推动科技人员向产业领域流动,充实和加强企业的技术力量,形成以大中企业为主吸纳科技人才的环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吸引高素质的人流向企业。建立人才供需数据库,发布人才供应和需求信息;改革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形成激励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4、发展自主技术标准,推动采标工作。制定技术标准研制资助管理办法,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质检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支持建立技术标准服务、研究、测试机构,积极参与省重点工业产品采标指导目录的编制,引导企业围绕省九大产业采标。推动企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农产品出口等方面采标。
5、加强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和总结科技管理创新经验,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制度。科技计划改革与科技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按计划类别的横向管理与按领域的纵向管理相结合。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突出重点,优化集成。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招标、课题制管理形式。建立完善的科技计划决策、咨询、评估、管理及监督机制。公开办事程序,落实责任制,依法行政;大力改革科技成果管理制度,重点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建立适应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规定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6、实施对县(市、区)科技进步实绩考核,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按照国家、省对科技进步实绩考核的要求,对市辖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科技副职领导实施科技进步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前置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七)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落实知识产权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认真贯彻落实《印发关于贯彻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韶府[2007]51号)精神。切实做到将知识产权拥有量,特别是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科技资金资助、科技奖励评审的衡量指标和条件,作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及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评审和复审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事应用开发研究的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除不适宜或暂不能申请专利的技术领域外,在2年内没有专利产出的,有关部门不再给予科研经费资助。要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实施效益列为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国内外申请专利。加大专利申请资助力度,资助资金从当年科技经费中列支。对获得美国、日本、欧洲授权专利,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每件给予5万元资助。企事业单位年专利授权量外观设计专利达到40件或实用新型专利达到20件或发明专利达到10件以上的,奖励2万元。
重奖获得国家、省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单位。对获得国家专利金奖、省专利金奖的单位,市政府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设立市专利奖,奖励专利技术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引导企业注册、使用自有商标,重点扶持科技型企业申报认定省著名商标和创立驰名商标,以商标带动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和相关单位研制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强农业知识产权运用和推广服务。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的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单位;获得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认可与标志以及主导制修订国内外标准,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在行业中具备领军地位的单位,市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3、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推进知识产权运用。抓好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学校、进科研院所”活动,开展“韶关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的申报与认定工作。大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落实《2007—2010年“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建设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专利代理人才三支队伍。强化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切实推进企业落实知识产权工作的机构、人员、制度和投入。积极推动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切实抓好专利试点企业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战略试点企业、试点区域申报与认定工作。组织实施广东区域知识产权发展计划和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
4、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审理室及“韶关市公安局、韶关市知识产权局执法联络室”建设。组织专项行动,切实开展主要是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雷雨行动”和主要是打击涉及专利诈骗行为的“天网行动”。集中力量侦破涉及侵犯注册商标、专利、版权以及商业秘密等大要案件,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5、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加快发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鼓励专家、学者及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来我市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办好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韶关分站,加快建立完善液压油缸、铝箔、铅锌、钢铁、生物及医药等若干重大区域支柱产业专利数据库和服务平台,推广和扶持重点企事业单位应用《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和《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加快建立专利电子阅览室,全面推进行业、企事业单位、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利信息利用,提高全市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技术和水平。
6、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商业秘密内部管理制度。2012年,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50%以上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商业秘密的规范化管理。
(八)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1、突出抓好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加大新型高效肥料开发及高效施肥技术应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林业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新技术、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高效安全种植技术、集约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残留快速检测及消除新技术、高效安全生物制剂研制开发技术、能源植物资源创新利用技术、农业机械与设施农业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力度。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程:
农村能源技术应用工程。积极推动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学校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重点加快“深藏式沼气池”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继续在适宜地区适宜农户推广户用沼气池。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稳步开展农村经济型太阳能热水器试点示范工程。
石灰岩及红砂岭地区生态治理技术工程。突出抓好干旱地区的节水技术的开发应用。积极推广石漠化治理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石灰岩山地等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工程。加快生物质产业开发技术示范应用。切实抓好菊叶薯蓣和皇竹草等生物质能源树种和作物种植试验基地。精心抓好利用薯蓣、木薯和皇竹草生产生物质能源及综合利用项目。
2、加快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精心抓好韶关市农科所现代农业示范园、韶关市水产研究所杉木湾科研基地、韶关市畜牧研究所枫湾种猪基地、韶关市林科所现代林业示范园,始兴县、仁化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翁源县康泉生态农庄,乳源县、新丰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乐昌市、南雄市、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切实办好南雄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切实加快科技农业、循环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带动韶关市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努力把韶关打造成为珠三角及港澳地区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广东省重要生态功能区。
3、加快完善科技服务综合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原有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鼓励科技人员带成果技术到农村第一线进行成果推广,为解决“三农”科技问题创建新型技术普及和培训基地,支持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活动,开办科技培训课堂,培养农业技术骨干和农业从业人员。
4、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科技创新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和强有力的科技条件平台。重点支持:
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与科技创新平台。在具有地方产业特色、优势明显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精心抓好南雄黄烟、翁源蚕桑等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切实扶持省级区域性农业试验中心加快发展。
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在不同区域选择若干个小城镇,将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及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开展试验示范,提高城镇化科技水平。精心抓好南雄市珠玑镇、曲江区大塘镇、仁化县丹霞街道办事处等省级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抓好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在特色农业产业和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建设若干个星火产业带,产业布局重点是蔬菜花卉等园艺产业、畜禽养殖产业、水产养殖产业,林产化工、农产品加工产业等,主要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将成熟的技术在星火产业带进行集成应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精心抓好畜牧、茶叶、竹类、蚕桑等省级星火技术产业带,办好马坝油粘米、“银源”牌系列水产品等省级健康农业基地。加快实施田园农业科技服务专家行动计划,切实抓好翁源县江尾镇等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
(九)修复粤北南岭森林生态系统
粤北南岭山脉区域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2008年初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后,南岭山脉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毁灭性破坏。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雨雪冰冻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搞好雨雪冰冻灾害后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治理。
1、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研究。建立粤北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引进国外先进的监测设备,如水文监测仪、气象观测仪、森林垂直观测塔等,对水文、地表迳流、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水质变化、生物物种变化、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变化、植物受损机理、抗冰物种的选育、南岭山脉气候逆温形成原理、应对逆温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修复森林生态系统。针对不同林种和森林类型,采取分类处理方法,尽快清理受损林区,选择抗寒的优良乡土树种进行改造,形成森林环境。研究人工繁育部分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恢复受损种群,尽可能形成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3、恢复灾后林区经济发展。2008年初特大冰灾中,受灾林区主要处于海拔400—800米之间的区域,属高寒山区,传统的种植方式不能有效地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要研究森林食品的种植,如:利用折断的林木发展半天然食用菌栽培;开发种植森林野菜,研究野生动物的养殖,如冷水水生动物的养殖等,以林养林,促进受损林区生态系统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