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09-2011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湖州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09-2011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湖州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09-2011年)
一、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实施"两创"总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新兴区"的目标,始终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着力扩大生产性服务业与不断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并举,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培育新兴服务业并举,集聚发展城市服务业与延伸发展农村服务业并举,通过突出四大重点产业带动,统筹五个相关行业发展,构筑六大服务经济板块,建设六类服务业集聚区,努力形成"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广就业"的服务经济体系,促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二)奋斗目标
今后几年,全市服务业发展要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布局、创新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把服务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经过三年的努力,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力争到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5%左右,服务业提供地方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比重达到6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40%左右。
到2012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8%。
二、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根据全球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着眼于发挥湖州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坚持重点带动、统筹发展的原则,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实行分类指导。围绕服务业加快集聚,突出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基础较好、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统筹金融、信息、科技、房地产、中介和社区服务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共同支撑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据此,今后三年我市将主要发展以下九个服务产业和行业:
(一)突出四大重点产业带动
1.休闲旅游业
牵头领导:李建平
责任部门:市旅游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加快建设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中心的目标,充分发挥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通过理顺体制、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提升品牌,着力增强接待能力、辐射能力和集散功能,发展大旅游、打造大平台、培育大产业。三年内共实施4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66.68亿元,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1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8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500万人次。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打造旅游精品。彰显山地度假品牌,续建环灵峰山度假、天荒坪乡村度假、大场坪高山度假、龙王山户外运动与自驾游等山地度假休闲基地。积极推进滨水休闲,高标准建设太湖旅游度假区、下渚湖湿地、仙山湖、西山漾等四大水主题景区。再造乡村旅游经典,形成以市区近郊和东部水乡为依托,打造东部水乡渔庄、现代农业旅游生态庄园等个性休闲农庄为代表;以长兴和安吉为重点,打造竹林茶乡农家乐、银杏森林农家乐、红色怀古农家乐、山村休闲农家乐和农民书画农家乐等五个农家乐特色村为代表,繁荣乡村旅游。努力深化古镇体验,将南浔、荻港、新市、善琏打造成为古镇(村)旅游重要品牌。通过"显山、露水、兴村、旺城、荣镇"五项行动,加快培育休闲农业、运动健身、康体疗养、文化娱乐、美食餐饮、茶楼酒吧等六类具有潜力的朝阳休闲产业,形成湖州休闲旅游的整体目的地品牌。
优化景区环境。通过环境整治、风貌提升、交通优化系列行动,打造"生态、精致、宜旅、友善"的旅游目的地环境。2009年和2010年重点治理主要旅游景区和旅游交通设施的周边环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城乡风貌提升、交通系统优化和好客精神培育,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旅游生态环境;加快实施重要旅游休闲区的特色风貌改造,整治城市特色街道、历史街区,重点推进市区旅游资源融合,水景夜游、旅游集散中心等休闲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滨湖大道等三项精品风景道示范工程,组合推进东苕溪沿线南部风景带等三条旅游健行道示范工程。
创新市场营销。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的品牌效应,强化城市形象宣传,创新营销思路,精心构筑旅行社、电子网络、媒体广告、口碑相传、办事处、会展、节庆、自控媒体等"八位一体"的营销方式,实施"一稳、二拓、三细分"的市场促销战略,进一步稳定长三角地区的传统短程市场,不断争取台、港、澳等东南亚市场,逐步向欧美市场扩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要求,不断细分市场在继续发展和扩大大众旅游市场的同时,重点发展会务、疗养、商务旅游,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自主、自驾旅游等新市场。进一步用活奖励促销政策,特别是加快落实本地旅行社"地接"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旅行社积极性,逐步扩大和增强"地接"规模及能力。
提升服务水平。打造"舒心住、开心吃、放心购,沟通全覆盖、刷卡无障碍"的高品质服务体系。通过知名酒店进驻,开展酒店托管业务,品牌"农家乐"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优化住宿档次结构,丰富住宿设施种类。推进餐饮企业品牌化、品种特色化、环境清洁化、管理信息化。打造湖州标志性旅游纪念品,设置特色化的旅游购物街区。按照"老湖州"、"莫干山"、"北天目"、"南太湖"、"下渚湖"、"顾渚村"、"南浔镇"7大区域,建立市级游客中心和6个二级游客中心,设立特色化的旅游标识系统。打造旅游支付平台,支持长三角交通一卡通服务,推动网上交易。注重旅游培训,加强休闲旅游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文化创意产业 牵头领导:胡菁菁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在浙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的目标,传承历史精髓,整合创意资源,推进文化创新,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快文化设施和创意空间建设,完善文化传媒网络,培育知名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使其成为我市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三年内共实施1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5.27亿元。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以上海"新长宁"投资湖州及浙江鑫岳动漫制作有限公司落户湖州为契机,2009年编制完成《湖州市动漫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逐步形成以"两园一带"动漫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涵盖创作、制作、研发、加工、推广等各个环节,具有区域性和国际性竞争力的产业群和优势产业链。大力引进动画原创企业,加快湖州飞天可视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浙江太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做大规模,通过与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上海帝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发掘湖州的山水文化创意资源,培育动画产品形象品牌,2009年继续推进以长兴神话传说为背景的《百叶龙》,下渚湖湿地、防风古国为背景的《湖笔小子》两大重点作品的创作和经营。2010年和2011年重点开展以茶文化为背景的《茶圣》、以莫干山剑池为背景的《剑魂》、以湖州丝绸文化为背景的《世博冠军--湖丝仔》等作品的设计、编剧。到2011年,动漫产业年服务总收入10亿元,新增就业人员6900人。
积极发展文化传媒业。引导和培育传媒网络、传媒制造、传媒中介、传媒延伸服务等现代传媒服务产业体系。继续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到2010年全市城市和乡村基本普及数字电视。鼓励和规范发展混合型、交叉型传媒服务企业,组建湖州报业集团和湖州广电集团,新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2-3家,逐步建成若干跨行业、跨媒体、跨地区的大型传媒产业集团。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民营文化企业。
稳步发展文化娱乐业。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精心创作20至25部体现优秀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湖州特色的主旋律精品力作。以湖州大剧院、湖州演出公司、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等为主体,加快文艺演出中介代理服务机构的建设,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展演业;精心办好2009年、2011年第五、第六届中国·国际湖笔文化节和第四届南太湖音乐舞蹈节(2010年)以及县(区)重大文化活动。大力开发城区休闲空间,力争每年新辟2-3处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市民休闲娱乐场馆,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文化活动圈"、"10分钟健身圈"。力争文化娱乐业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延伸发展文化制造业。开发动漫游戏衍生产品,延伸拉长创意链条,突出以多媒体设备、印刷设备、文化娱乐设备、乐器、玩具、工艺品、体育用品、旅游装备和各类休闲商品等为主的文化制造产品增量,扶持湖州丝绸、善琏湖笔、德清钢琴、安吉体育用品等文化制造板块提质,并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探索技术创新,更新外观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挖掘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2010年建成书画艺术品市场等传统文化产业载体项目。继续加快"新长宁"多媒体动漫城的建设和招商,力争2009年启动建设南太湖科创中心二期;分期建设峰值运算4-20万亿次/秒运算能力的"湖州高速计算中心",逐步形成新兴文化产业平台。续建南浔区图书档案馆和吴兴、南浔两区文体中心、安吉县博物馆,2009年启动长兴县文化馆、德清县图书馆、德清县文化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基本完成"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全面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
3.现代物流业
牵头领导:周杰
责任部门:市交通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建设杭湖宁发展带乃至长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为目标,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物流园区设施建设,引导工商企业物流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三年内共实施2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0.96亿元,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到2011年,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围绕加快形成"一园四中心",2009年编制并实施《湖州市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续建湖州东翼物流园区和长兴、德清、安吉三个物流中心,推进湖州西翼物流园区(西塞港)改造和南浔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坚持规划带项目的发展路子,重点推进纳入空间布局的各类物流项目建设。培育做大若干市场竞争力较强、与制造企业关联度较高的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引导南浔鑫达国际物流、万顺达(湖州)总部物流、湖州长运祥瑞城乡配送物流、浙江华盛达仓储物流、湖州华安和湖州一通快递物流、湖州通达融资物流、长兴鸿运水上物流、长兴捷通中转物流、湖州港务铁水联运物流、安吉亚川货代物流等企业发展。到2011年,建成1-2个重点物流基地,培育8-10家有一定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引导各类企业物流外包。围绕扩大物流供给要素,促进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构成战略联盟,2009年开始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中先行试点,鼓励各类企业将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包装、整理、配送等内部物流从主业中分离出来,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同时,加快物流服务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整合各类物流信息平台,2010年建成综合性 "浙北物流网"。在物流环节推广托盘货架、集装箱、自动拣选设备和智能化立体仓储等技术,不断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为企业物流实行市场化创造条件。到2011年,试点企业的内部物流实行市场化的比重达到70%以上。
构建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以"干线货运网、区域集散网、 城乡配送网"为主体的交通物流服务网络,通过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培育三个配送中心、五个货运配送中转站和一千个村级配送点,逐步搭建物流配送系统。通过构建全市快运小件运输网络,逐步形成覆盖三县两区的快运小件网和快运小件信息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实施《湖州港总体规划》,对港口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内河运输物流的效率。
4.现代商贸业
牵头领导:李建平
责任部门:市贸粮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逐步将我市建成长三角腹地和杭湖宁发展带中间重要的区域性特色商贸中心的目标,以发展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交易方式和新型业态,加快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立起与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三年内共实施3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64.01亿元,全市商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到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5%。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优化商贸空间布局。2009年上半年批准并实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结合城市建设"中间完善"工程,以建设浙北第一商贸区、湖州第一商务中心区、老城现代化第一示范区为目标,续建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湖州爱山广场(商业步行街区)等项目,推进中心城市商务商贸区的形成。加快在市北、湖东、西南、南浔和太湖旅游度假区等城市新区打造特色商业副中心,使之与城市商业主中心相互配合,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中心体系。
增强商贸设施功能。结合中央商务商贸区建设,实施若干综合性商业网点、高档购物中心和五星级酒店项目,2009年新建华东世界名牌旗舰店现代服务业区、浙北大厦新世纪综合商务中心,续建湖东世贸中心、长兴中心商务区、德清余英坊街区,不断提高城市商业品位。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升级,2009年续建南浔国际建材城,新建中国织里国际儿童城,建成一批集散强、关联高、辐射广的大市场。到2011年,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到600亿元,每年净增30亿元。
推进商贸模式创新。积极鼓励浙北大厦发展总部经济,拓展运行区域。支持湖州老大房和华圣医药、维农农资等连锁经营企业适度扩大规模,延伸社区服务的深度。大力发展便利店、专卖店、折扣店、网购店等特色购物服务,规范各类超市有序发展。到2011年,全市连锁经营企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比2008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完善商业特色街的"游、购、观、娱"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商贸业和旅游业互动发展。
加快企业培大育强。着力培育"五个一批"企业,即一批商贸优强型企业、一批创新型企业、一批品牌型企业、一批外向型企业、一批信息化企业,促进"十大商贸旗舰"和"50强商贸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力争每年有5-6个企业达到相应的培育标准。到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的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5%,占比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统筹农村商贸业发展。巩固千镇连锁超市成果,加快村级连锁便利店建设速度,到2011年全市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形成基本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流通市场体系,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5%。
(二)统筹五个相关行业发展
1.金融业
牵头领导:周杰
责任部门:人行湖州中支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加快形成浙北地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稳健发展金融保险产业,按照健全组织、完善体系、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强化服务、安全运行的要求,深化金融改革,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环境,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到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力争超12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力争超1000亿元,存贷款分别年均增长15%左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3%以下。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积极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明确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市场定位,构建较完善的银行组织体系。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农村信用社改革,拓宽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吸引2-3家有实力的股份制银行来湖设立分支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在三年内扩充资本3-5亿元,总资本达到12亿元以上,资本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
加快推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构建由中资保险公司(含社会保险)、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并存的结构合理、竞争充分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积极发展专业保险经纪公司、代理公司、公估公司,建立健全保险中介市场体系。优化保险机构网点布局,改进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加快营销服务部建设,改善和加强乡镇保险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到2011年,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8%;保险深度为4%,保险密度为2500元/人。
拓展金融服务多元化方式。进一步创新融资途径,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支持企业采取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改进信贷流程体系,开展信贷方式创新,积极拓展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网络金融业务等新品种。重点增加对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中小企业成长和重点建设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投入。有序发展风险投资、小额贷款等非银行投资机构,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地方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更好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征信市场,积极发展社会征信机构,规范企业信用评级行为,2010年基本建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加强金融管理协调,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2.信息服务业
牵头领导:方新旗
责任部门:市信息化办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推进"数字湖州"建设目标,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信息服务业层级和竞争力,积极构筑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体系。三年内共实施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0.32亿元;全市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电子政务、现代远程教育、制造业信息化、数字电视等以"数字湖州"为主要内容的一批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三年累计投入不少于5亿元,建设和改善传输网、数据网,提升全网数据和传输服务能力,积极推进3G的应用,提升无线增值服务和数据服务能力,促进无线互联网发展。开展省级农村信息化试点(2个县区、2个乡镇)、千村联网工程和基层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应用试点,大力推广农民信箱和农技110、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事通"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人口计生"三网一库"信息五级联网。
大力发展软件和互联网产业。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创业园的载体作用,吸引国内外著名软件设计机构和互联网产业企业入驻,建设高水平的软件开发基地、软件服务外包基地。重点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应用中间件、自动化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面向本地特色产业的产品,鼓励发展以数据分析为主的知识流程外包(KPO)等服务外包。
推广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进一步构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每年重点建设10个左右企业信息化合作项目,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鼓励信息服务业企业和传统企业把IT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销售结合起来,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和升级的步伐,每年推进3-5个信息服务业合作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信息服务商开展软件服务化(SAAS),普及产业链信息化和推广标准化,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
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加强公共图书、科技信息、新闻出版和广电传媒等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满足社会信息服务需求。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子政务。加快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等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公益性的信息服务。
3.科技服务业
牵头领导:倪玲妹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培育各类科技服务主体,发展科技服务市场,加大科研有效投入,构筑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三年内共实施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2.38亿元;全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培育科技研发主体。鼓励发展专业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技术推广、节能减排服务等服务业,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育科技研发主体,做强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提升我市科研创新与应用能力。到2011年,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达到1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建设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南太湖科技创业中心一期,新建和投产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逐步建成完善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和协作网络。到2011年,引进10家以大院名校为背景的创新载体,新建6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区域性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000人以上。
发展科技市场。促进科技招投标、科技中介、技术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发展,繁荣中国湖州网上技术市场等技术交易平台,促进专利代理服务业和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业发展。到2011年,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200家,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量9件以上。
4.房地产业
牵头领导:吴水霖
责任部门:市规划建设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逐步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价格稳定、调控有效"的目标,合理引导和发展商品房市场,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发展。三年内共实施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8.56亿元。到2011年,中心城市城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人均42平方米。三年内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房等人"的要求,中心城市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新建经济适用房13万平方米、14万平方米和7.5万平方米,三年累计新建经济适用房34.5万平方米,采取集中定点建设和普通商品房配建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其中中心城区和南浔城区分别为30.5万平方米和4万平方米。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三年内中心城市新增廉租住房保障户1140户,其中中心城区和南浔城区分别为900户和240户,采用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2009年和2011年在中心城区分别新建廉租住房0.45万平方米和1万平方米,采取集中定点建设和配建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到2011年末,中心城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累计分别为70万平方米和5万平方米。
稳步推进商品住宅开发。中心城市三年内年均开发商品房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其中套型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下的占70%,竣工100万平方米。2009年重点开发仁皇山分区S14、S19、S20地块、市北28号地块、市北32号地块、湖东分区23-1南侧地块;2010年重点开发龙溪港C块、22号老气象局改造地块、江南工贸大街西侧地块等。
多模式实施老社区改造。中心城区每年综合改造旧住宅区25万平方米,三年共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改造75万平方米。南浔区每年综合改造旧住宅区5万平方米,三年共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改造15万平方米。湖州经济开发区每年综合改造旧住宅区5万平方米,三年共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改造15万平方米。2009年重点实施宫兜地块、承天寺地块、市陌小区、文苑小区、南浔水厂、南浔农行宿舍、梅月新村等的改造。2010年重点实施小西街地块、墙壕里地块、曲尺巷、市陌北区、市陌新村、吉山新村、华丰南区南浔亚洲城小区(一、二期)、磷肥厂小区等老社区改造。
提高住宅现代化水平。完善住宅建筑体系、结构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积极倡导"绿色建筑",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住宅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力争每年有1-2个住宅区成为省级优秀小区,三年内争创一个全国优秀示范小区。
5.中介和社区服务业
中介服务业
牵头领导:李建平
责任部门:市工商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加快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的目标,以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为方向,积极推进中介服务功能的开发和创新,培育现代中介服务机构,提升城市商务环境,降低商务成本。同时,拓展中介服务门类,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等新兴中介服务业。三年内全市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突出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资讯、商务会展、广告代理、产品设计、管理咨询、金融理财、人才中介等商务中介行业。规范发展评估、审计、律师、公证等评估和法律服务中介组织。鼓励发展以技术业务外包、商务流程外包为代表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和市场调研为主的知识流程外包(KPO)等服务外包业。同时,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一批有专业特色的律师楼、会计楼、咨询大厦等。
完善体制要素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业体制改革。2009年基本实现中介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在管理体制上的分离。2010年重点推进政府部门与非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机构脱钩,鼓励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改制成相应的市场中介组织。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完成湖州中介服务网、中介行业信用评价系统、中小企业科技项目评价系统等三大公共平台的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依托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培养适合中介组织需要的各类人才。到2011年,全市中介机构达到800家以上,拥有专业人员6000人以上。
社区服务业
牵头领导:杨建新
责任部门:市民政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构建覆盖全市的公益性、经营性、地缘性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的目标,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重点,坚持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整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医疗保健、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日常维修等社区服务。三年内共实施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3亿元;全市社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1年,社区有偿服务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加快社区主要设施建设。以社区行政事务受理功能、社区服务功能和社区活动功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社区骨干设施建设。到2011年,全市建有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4个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80个城市社区事务中心。加快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到2011年全市建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5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5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村拥有服务中心。
健全社区配套设施体系。建立健全各类托老、助残、托幼、卫生保健、计划生育、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等福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设施。完善各类家政服务站(点)、小维修站(点)、小商业、饮食网点等便民利民设施。到2011年,通过对市、县福利院等机构的改造,增加床位800张;发展民办养老机构5家,新增床位500张;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所,新增床位500张;建设5个县(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3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160个;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居住人数的10%以上。
三、空间布局和产业集聚
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加快服务业向城市集聚,高度重视县域服务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六大服务经济板块。顺应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聚集强势行业,加快推进六类服务业集聚区。
(一)构筑六大服务经济板块
1.中心城区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吴兴区政府、湖州开发区管委会、太湖度假区管委会
发展定位:巩固辐射湖州市域乃至浙北地区的核心服务基地的地位,建成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区域交通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区域商贸中心。
产业方向:鼓励和发展金融商务、商贸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教育科研、软件信息、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
2.东部新区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吴兴区政府
发展定位:分担中心城区部分高端的服务职能,将东部新区建成对接大上海的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和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区。
产业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房地产等相关服务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
3.南浔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南浔区政府
发展定位:加强与湖州中心城区一体化互动发展,成为南浔区与两省交界的服务经济中心。
产业方向:大力发展江南人文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新型专业市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发展科研、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9亿元。
4.长兴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长兴县政府
发展定位:加强与湖州中心城区一体化互动发展,成为浙苏皖三省交界的服务经济中心。
产业方向: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金融、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培育壮大生态休闲旅游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
5.德清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德清县政府
发展定位:立足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合理分工,承接沪、杭等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国际服务外包,服务临杭产业带建设,加快建成杭州都市经济圈内具有特色的服务业功能区。
产业方向: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房地产和现代物流,加快培育商贸流通、商务咨询、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
6.安吉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安吉县政府
发展定位:围绕建设全国山水园林第一城的目标,对接杭州经济都市圈建设,加快形成安吉县域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产业方向: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居住、科研、教育等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
(二)建设六类服务业集聚区
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具有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科技含量高、运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的特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和重要载体。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近三年重点建设的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分为六大类型,共24个集聚区,力争9个进入省级行列(拟申报,下同),其余15个达到市级标准。到2011年,初步形成与大城市功能相配套、省市两级集聚区相融合,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服务业集聚体系。
1.休闲旅游集聚区
责任部门和单位:市旅游局、德清县政府、长兴县政府、安吉县政府、吴兴区政府、南浔区政府、太湖度假区管委会
(1)省级集聚区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区域面积4050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南浔古镇旅游区,区域面积168 公顷,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
(2)市级集聚区
安吉大竹海旅游区,区域面积6593公顷,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亿元。德清下渚湖旅游区,区域面积3600公顷,2011年基本建成,当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长兴古生态旅游区,区域面积7270公顷,2011年基本建成,当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湖州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区域面积4000公顷,2011年前正式启动,期末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
2.动漫产业集聚区
责任部门和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吴兴区政府、湖州开发区管委会、安吉县政府
(1)省级集聚区
"新长宁"多媒体动漫城,区域面积24 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36亿元。南太湖科创中心二期,区域面积20公顷,尽快启动建设,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
(2)市级集聚区
安吉竹海(影视)创意村,区域面积200公顷,2011年末前正式启动,达产后年主营收入1.5亿元。
3.现代物流集聚区
责任部门和单位:市交通局、湖州开发区管委会、吴兴区政府、长兴县政府、德清县政府、南浔区政府
(1)省级集聚区
湖州西塞物流园区,区域面积50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主营收入0.5亿元;湖州东翼物流园,区域面积28.9公顷,至2011年基本建成,当年实现主营收入0.8亿元。
(2)市级集聚区
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域面积24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主营收入0.5亿元。德清升大物流园,区域面积8.5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主营收入0.5亿元。安吉川达物流园,区域面积20公顷,2009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主营收入2.5亿元。南浔鑫达物流园,区域面积18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主营收入0.8亿元。
4.新型专业市场集聚区
责任部门和单位:市贸粮局、吴兴区政府、南浔区政府、安吉县政府、湖州开发区管委会
(1)省级集聚区
织里童装市场,区域面积40公顷,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实现成交额160亿元。南浔国际建材市场,区域面积20公顷,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实现成交额100亿元。
(2)市级集聚区
湖州西南市场群,区域面积300公顷,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实现成交额60亿元。浙北(安吉)山货市场,区域面积7.7公顷,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实现成交额2亿元。
5.中央商务商贸区
责任部门和单位:市贸粮局、市规划建设局、吴兴区政府、长兴县政府、德清县政府、安吉县政府
(1)省级集聚区
湖州中心商贸区,区域面积220公顷,2011年末初具规模,当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0亿元。
(2)市级集聚区
长兴中心商贸区,区域面积264公顷,至2011年末初具雏形,当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亿元。德清中心商贸区,区域面积1000公顷,至2011年末初具雏形,当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亿元。安吉中心休闲商业区,区域面积180公顷,至2011年末初具雏形,当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亿元。
6.职业教育集聚区
责任部门和单位:市教育局、吴兴区政府
(1)省级集聚区
湖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域面积163 公顷,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在校学生4万人。
(2)市级集聚区
湖州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域面积205 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在校学生3.8万人。
四、实施举措和政策保障
服务业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市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合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三年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实现。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按照《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的通知》(湖政办发(2008)109号)的要求,在健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八个工作推进组的同时,建立"1+4"的推进工作体系。即:建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部门职能分工的机制、统筹协调的机制、统计评价的机制等,强化组织保证,加强综合协调,落实推进措施。
2.有序推进,科学编制行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加强纲要引领,研究编制重点行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配套完善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引导各类资本投向重点领域。推进载体建设,着力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六大服务经济板块建设。按照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制定完善集聚区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努力打造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大育强,带动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强化项目支撑,实施160余项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三年内完成投资600亿元左右。
3.扩大开放,努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空间。编制服务业对外活动年度计划,把服务业招商引资作为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重点工作并加以考核。在重视本土企业培大育强的同时,大力吸引国内外服务企业来我市投资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积极开展与港澳地区服务业的交流合作。广泛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重点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化合作路径和举措。积极举办服务业市外或境外推介活动,不断提高服务业利用内资和外资的比重。
4.注重统筹,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把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作为重点工作加以落实。重点围绕农村生活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和农民增收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区服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农业服务领域,积极发展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科技、信息、金融、保险、检测、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扩大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面,培育发展农产品市场、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城乡物流配送企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5.加大扶持,全面落实服务业发展的鼓励政策。贯彻执行《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湖委办[2008]25号),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降低服务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加大财政投入,营业税超基数上交省返还部分全部用于服务业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市级财政逐步增加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额度;实行税收减免,在落实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税收优惠倾斜措施的基础上,突出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制造企业二、三产业分离等的税收免征、减征;实行水、电、气价格与工业同价并轨,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缓缴、暂停、免收、取消等措施;创新融资支持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和创投公司加大对服务业企业和项目的信贷与投资力度;加强用地保障,在编制用地规划、计划时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入年度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的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安排。同时,完善人才政策,实行税费缴纳优惠,加大奖励力度。
6.集聚合力,不断强化服务业发展的绩效考核。根据《湖州市服务业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和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规定要求,围绕纲要实施,编制年度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分解各个重点行业的目标任务。重点考核量化指标完成、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工作创新,合力联动、完善统计等内容,实行年中督导检查、年末总结考核,并继续把服务业专项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和部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氛围。
附件:1.2009-2011年全市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表
2.2009-2011年全市服务业集聚区一览表
3.湖州市主要服务经济板块布局图
4.湖州市服务业集聚区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