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人民政府2008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四川省其他机构  四川省  
【发文字号】 巴府办发[2009]6号
【发布日期】 2009-01-24
【实施日期】 2009-01-24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人民政府2008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
  现将《巴中市人民政府2008年工作总结》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认真总结2008年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抢抓机遇,全力推进2009年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

巴中市人民政府二○○八年工作总结

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发展战略,抢抓机遇谋发展,团结奋进争跨越,创新务实求突破,努力克服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经济影响,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3.95亿元,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84亿元,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9.96亿元,增长2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47亿元,同口径增长23.4%;农民人均纯收入3018元,增加4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70元,增长16.4%;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超额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一、狠抓产业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工业经济速效双增。全年共引进12个规模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总投资8.93亿元。南江矿业集团等28个技改扩能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有新突破,新入园工业项目9个。天然气开发钻探进展顺利,钻井19口,完钻9口,河坝1井日产气26万方,编制完成了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产业规划和园区规划。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南江矿业集团跻身全省工业企业100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92亿元,增长28.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34亿元,增长70.5%;实现利润1.93亿元,增加5506.9万元。
  (二)农村经济增产增收。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9.23亿元,增长4.5%。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168.88万吨,增长4.7%。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155个,发展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8528户,全年出栏生猪499.11万头、牛30.4万头、羊103.68万只、家禽1456.07万只,分别增长5.3%、6.7%、5.4%、8.4%;实现畜牧业产值90.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7%;肉类总产量达42.79万吨,增长5.5%。茶叶、食用菌、干果、中药材、蚕桑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新增基地面积4万亩,南江县被命名为“中国富硒茶之乡”。大力开发劳务产业,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1.8亿元,分别增长4.7%、19.9%。
  (三)第三产业平稳发展。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 光雾山·诺水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平昌县江口水乡成功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光雾山游人接待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邀请川陕渝70余家媒体和旅行社赴巴中考察旅游线路,成功举办川东北旅游新产品——光雾山推介会和“2008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全年接待游客3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14亿元,分别增长7%、10%。“万村千乡”、“双百”、“双进”等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标准农家店1259家;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7000台,兑现农民补贴780万元;新增规模以上流通企业10户。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3.54亿元,增长12.5%。
  二、狠抓基础建设,发展硬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交通建设强力推进。广(元)巴(中)高速公路、乐(坝)巴(中)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分别完成总投资的62.7%、60.1%。通过全力争取,扎实工作,南(部)巴(中)、巴(中)达(州)、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和巴(中)达(州)铁路项目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巴(中)达(州)铁路、南(部)巴(中)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巴(中)达(州)、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纪红路、双江路、通水路竣工通车,南台路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通达路正抓紧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通乡油路(水泥路)、通村公路建设分别超目标任务的65.6%、15.7%。
  (二)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巴城总体规划修编纲要通过省级评审,巴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1%,完成了10个重点集镇总体规划、11个乡村规划、23个村庄整治规划和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05亿元,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31个,火车站连接线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切实加强城市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建筑市场、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专项清理整顿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巴城违法建筑94处11417平方米,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三)生态、农田、水利、能源等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启动实施城乡绿化专项规划,林业“两大工程”巩固提升,完成营造林18.6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对9家工业企业、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和巴河流域9个重点集镇的污染进行了专项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38平方公里,巴城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整理开发和复垦土地8.0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5万亩,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34万亩,耕地保有量23.41万公顷。二郎庙水库开工建设,牛角坑水库渠系配套工程进展顺利,红鱼洞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整治病险、震损水库86座,新建、整治小微水利工程7400处,新增有效灌面1.16万亩。高坑电站竣工,双滩电站投产试运行,洪口电站正加紧建设,西部农网完善工程、通江至南江110千伏线路工程有序推进,110千伏大佛寺输变电工程、220千伏兴文变电站扩建完成主体工程,国网供区“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建设农村沼气池2万口。
  三、狠抓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一)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平昌县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巴州区统筹城乡试点改革成效初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政府采购、乡财县管等各项财政改革力度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进展顺利,农行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改革全面展开。
  (二)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切实加强区域合作,大力向上争取支持,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和灾后重建大招商活动,组团参加了第九届“西博会”,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的实效,履约招商项目62个,到位资金13.8亿元;实现外贸出口3562万美元、外派劳务收入860万美元,分别增长83.4%、9.5%。
  (三)财税金融平稳运行。全市全年争取上级财政增加转移支付和各项专项补助28.9988亿元;化解政府性债务10.41亿元;全市各级财政共评审项目414个,审减投资1.5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7.77亿元、贷款余额99.4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7%、10.5%;实现保费收入6.4亿元,赔付1.57亿元。
  四、狠抓统筹协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总额达17亿元,增长35%。科技工作力度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国、省、市重点科技项目47项;成功举办2008·四川巴中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40个产业合作项目。城乡教育统筹推进,灾后学校维修加固全面完成,新建校舍15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42万平方米;普通教育巩固提升,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全市高考本科上线5845人,增长5.4%。人才工作卓有成效,采取“给编制、给岗位、给待遇”等特殊优惠政策,面向全国公开引进博士、硕士生和“211工程”重点大学本科生24名。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市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完成主体工程,建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舞蹈《翻山铰子》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首届全国农民文艺汇演获银奖,并代表四川赴北京汇报演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完成146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和108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有线入户率达37.7%,有效覆盖率达96.7%。电信、联通、移动总用户达到136万户,增加27万户,新建移动农信站2451个。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驻巴部队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抗震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启动了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审计、统计、档案、保密、新闻出版、人防、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无线电管理、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五、狠抓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新建通乡油路(水泥路)331公里、通村公路1156.6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35个。新解决14.6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55.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2.3万名中职学生和7797名普高特困生享受资助,从秋季起,4.6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8所,新建“留守学生”之家103所、新结对帮扶“留守学生”8.6万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270.89万人,参合率达90.12%,住院病人人均报销费用977元,较上年提高243元。启动了72个重点贫困村建设,积极开展连片开发、整体推进扶贫试点,稳定解决了2.4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了6.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城镇新增就业25126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培训农民工14.5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参保人数达45.5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提高145元。全市共有4.33万户10.23万人享受城市低保,6.1万户17.07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全市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解决了1377户农村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5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800户,城镇廉租房建设完成计划投资的71.5%,建设城镇经济适用房1.2万平方米。
  六、狠抓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大力支援重灾区,先后向重灾区派出各类支援人员6600多人次,向成都等六个重灾市(州)调运粮油、衣被等物资3.73万吨、捐赠款物400余万元。切实开展抗灾自救,全力以赴抓好抢险救人、安置灾民、抢通保畅、卫生防疫和防范次生灾害等工作,紧急转移和临时安置受灾群众38.5万人,及时下拨应急救灾资金7069万元,发放灾民生活救助资金5713万元、救灾粮1768吨,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编制完成了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8个专项规划和南江县全国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县、巴州区全省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县实施规划,受损基础设施逐步恢复,受损企业基本复产,受损农房加快建设,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七、狠抓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市全年群众信访件次比上年下降4%。妥善处置“9·13”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深刻汲取沉痛教训,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活动和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果断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认真落实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市场秩序日趋规范。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加强和提高。继续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天网”工程不断推进,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查处治安案件4133起,破获刑事案件2509起。
  八、狠抓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专项工作审议意见,积极吸纳市政协常委会专题报告建议,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00件,办结率100%。完成了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推进阳光政务、村务,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开展“三项清理”,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大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清理减少行政许可项目56项,现场办结率达92%,按时办结率达99.9%;严格实行“三问”,对80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效能问责,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
  2008年,在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全市上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立足岗位、超常努力,苦干实干、奋力爬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但纵观全局,经济社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弱,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培育的任务异常艰巨;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爬坡破难的攻坚阶段,构建区域交通枢纽的任务繁重,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增产增收难度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仍很困难,扶贫攻坚任务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维护安全稳定的压力较大;行政效能需进一步加强。
  2009年,市政府将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中央支持巴中老区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两个加快”、“三个全面推动”和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发展战略,按照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认真落实“两个强力推进”,把爬坡上行、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抢抓机遇争项目,扩大投资保增长,务实创新强改革,统筹城乡促发展,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新局面。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