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扶贫办《宝鸡市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扶贫办制定的《宝鸡市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二○○九年二月四日
宝鸡市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
扶贫开发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好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促进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当前贫困地区巩固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和紧迫任务,是我市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推进“三个率先”,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的迫切要求。为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促进我市农村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特制定《宝鸡市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加大实施“突破西山战略”力度,带动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关山地区、北部乔山地区板块扶贫,突出秦岭北麓、西部山区、渭北旱塬三大重点地带,把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贫困村为平台,以低收入贫困户为对象,实施特困户安居工程和外资扶贫项目,抓好贫困地区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开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扶贫到村到户,实行分类指导,按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完善发展机制,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全市“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用5年时间,为贫困地区投入项目资金4.7亿元,改善基础设施和贫困群众居住条件,扶持特色产业和增收项目,力争使10万贫困户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逐步缩小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到2012年,十万贫困户收入比2007年增加11.22亿元,人均增收2805元,达到4300元。
主要任务:通过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建设,利用小额信贷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以及外资等多渠道投入,加强对贫困户增收项目和龙头企业扶持,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建立和完善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大幅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三、行动计划
5年内,在全市贫困地区开展“十大增收行动计划”,扶持十万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实现贫困村“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具体安排是:
(一)十万贫困户小额信贷行动。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引导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种养业的投入力度,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计划每年投入财政贴息资金500万元,吸纳小额贷款1亿元,按照户均5000元的标准,五年共贴息2500万元,利用5亿元信贷资金扶持十万贫困户,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2.2亿元,并建立起小额信贷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二)百村互助组织行动。在贫困村建立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安排财政扶贫资金以股本金注入,引导贫困村群众入股,按照“周转使用、互助发展”的原则,支持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计划投入1665万元,按照每村平均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在全市111个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2万贫困户入股,累计投入1.332亿元,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农村贫困地区金融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产品区域经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水平,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2亿元,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发展,贫困群众长期收益。
(三)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行动。围绕贫困户特色产业,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建立稳定扶持机制,促使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户种养业发展。五年计划投入125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吸纳项目信贷扶贫资金2.5亿元,扶持扶贫龙头企业30个(次),覆盖贫困户5万户,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1亿元。
(四)贫困户“雨露计划”培训行动。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贫困户子女专业技能培训。计划每年投入8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5年投入4000万元,完成“雨露计划”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安置农村贫困户子女2万人,加大贫困户转移就业创业力度,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使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2亿元。
(五)贫困户科技扶贫行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能工巧匠手工艺培训等,在贫困村建设信息路项目,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科技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5年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培训30万贫困户劳动力实用技术,每户有1—2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使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
(六)贫困户移民扶贫行动。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有土(业)安置”的思路,继续执行“1+5”的移民扶贫建房补助标准,市、县给予政策配套,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的生存与发展环境。5年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500万元,完成3万贫困人口的扶贫移民搬迁任务,每人增加转移性收入2000元,使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4200万元。
(七)贫困户外资项目扶持行动。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国外资金,依靠项目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在陈仓区西部山区、陇县实施世行五期扶贫项目,覆盖两县区13个乡镇60个村,5年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贫困户增收产业发展基金,带动60个贫困村1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使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4800万元。
(八)“西山扶贫特区”集中连片开发行动。巩固“西山扶贫特区”三年建设成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存环境,提升开发目标,把重点转向特色产业开发、扩大增收项目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上,计划五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扩大苹果、肉牛、花椒、核桃特色产业规模,建立示范园100个,人均果园面积达到3亩以上,带动1万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使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
(九)贫困户增收基础行动。继续搞好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加快改善贫困户基本生存与发展环境,全面完成扶贫重点村规划建设任务,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五年计划投入40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提升发展200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示范村,推动贫困村晋星升等建设,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使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1.5亿元。
(十)农业综合开发强基增效行动。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实施渭北旱塬、关山山区和秦岭北麓台塬区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总体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增效,加快项目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五年计划投入资金1.8亿元,改造中低产田36.3万亩,使2012年比2007年增加收入1.08亿元。
四、工作措施
(一)制定行动方案,扶持到村到户。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县区要根据区域产业分布和每村每户增收项目,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导乡村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要求做出规划,逐村逐户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明确产业项目、帮扶单位、资金来源、工作责任和增收目标,确保增收行动计划真正扶持到贫困村、贫困户。
(二)实施大扶贫战略,集中板块开发。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实施大扶贫战略,围绕扶贫产业带建设,按照全市秦岭、关山、乔山板块式集中连片三大区域扶贫开发和秦岭北麓、西部山区、渭北旱塬三大重点地带特点分类指导。秦岭及秦岭北麓重点发展猕猴桃、无公害蔬菜、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秦岭北麓60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关山及西部山区重点发展花椒、核桃、板栗等干鲜杂果和肉牛、肉羊、土鸡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百万亩花椒、百万亩核桃。乔山及渭北旱塬重点发展苹果、奶畜、肉畜、烤烟、蚕桑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渭北塬区百万亩优质苹果带。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组织引导各级帮扶单位加大投入,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增收工程行动计划的投入力度。
(三)加大地方投入,创新工作机制。各县区要认真落实省、市确定的每年新增财力5%用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加大扶贫投入;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除省市贴息5厘外,各县区财政力争给予全额贴息,降低贫困户生产成本;互助资金组织除省市投入外,县区要落实配套资金,金台、渭滨、陈仓、凤县、凤翔县政府给每村配套5万元,其余县每村配套3万元;农民安居工程中的安居重建每户补助2万元;移民扶贫严格执行省上“1+5”建房补助政策外,市、县区财政每人各配套500元,并开展移民扶贫搬迁示范村建设。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在有条件地方积极探索小村并大村移民扶贫搬迁的新路子和扶贫信贷资金到户新机制,搞好“互助资金”、“奖补资金”试点;外资扶贫项目区的60个村建立社区发展基金,滚动发展、循环利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种田能手和产业化方向集中,搞好农民宅基地和山林承包地的确权发证,鼓励贫困地区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增加收入。
(四)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政策标准。到户贷款要重点投向贫困户,主要用于发展生产,贫困户、能人大户、合作经济组织贷款额度分别按1万元、10万元和30万元限额给予安排投放。项目贷款要重点投向与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关系密切的主导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有带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无偿、有偿、参股、贴息等支持。各项增收行动落实要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增收项目,以引导、示范、带动、服务项目为主,并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增收行动计划纳入全市扶贫目标责任制管理,分级负责,严格考核。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参与式扶贫要求,充分发动群众,调动乡村基层组织实施增收行动的积极性,确保增收目标实现。各县区扶贫办要加强对增收项目的实施和监测评估,加大对乡村行动计划的指导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市扶贫办将根据各县区增收行动的实施、贫困群众的增收效果等内容的年度考核结果,适时调整扶贫项目计划投放规模,促进行动计划落实。整个行动计划到期后,市政府将对任务完成突出、组织措施得力、增收效果明显的县区给予表彰奖励。
附件:宝鸡市“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