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2008年四川对外贸易报告》的通知
各市(州)商务局、扩权试点县(市)商务主管部门、省级有关行业组织:
现将《2008年四川对外贸易报告》印发你们,供参阅。
二〇〇九年二月九日
2008年四川对外贸易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全省对外贸易逆势而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实现了大灾之年大发展,外贸再上新台阶。
(一)规模实现两个突破。全省外贸保持高速增长,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进出口180亿美元、其中出口100亿美元的目标,实现了两个突破。进出口突破200亿美元。全年进出口达到220.4亿美元,增长53.3%,比全国高30个百分点以上,居全国第13位,比上年上升1位;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全年出口达到131.1亿美元,增长52.3%,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以上,居全国第13位,比上年上升1位。
(二)结构实现四个优化。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四个结构优化。一是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比重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产品出口稳定增长。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65.4亿美元,增长79.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7.6亿美元,增长67.7%;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49.9%和21.1%,分别提高7.5和1.9个百分点。箱包、家具、鞋类、纺织服装、钢材、铁合金、化工产品、农产品等传统特色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二是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836家,净增280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336家,净增289家;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14家,净增59家,其中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15家,净增4家。分类指导、内推外引和三外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出口齐头并进,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5.5亿美元,高速增长64.3%,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27.1%,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3类企业对全省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点培育的100户骨干企业出口74.8亿美元,增长55.1%,占全省出口增长额的60%;外经企业出口17.1亿美元,增长2.2倍,占全省出口增长额的26%,外贸外经结合效果明显;全省新增702家企业出口额达到15.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增长额的34.4%。三是市场进一步优化。除对北美洲出口增幅较低外,对其余各大洲出口增幅均在40%以上,传统市场得到巩固,新兴市场不断拓宽,三向拓展取得成效。东向:对近年一直增速缓慢的日本、韩国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4.4%和37.2%,对欧盟出口增长29.8%,对美国出口增长24.4%;西向:对中亚、俄罗斯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51.9%和74%;南向:对东盟市场出口增幅达127.5%,其中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出口增幅均在1倍以上,对香港、印度、台湾等市场出口增幅在40%以上。四是方式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31.3亿美元,增长70.9%,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23.9%,提高3.6个百分点。
(三)贡献实现三个提高。一是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0.4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131.1亿美元,全省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预计分别达到12%和7.5%左右,较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出口对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据专家测算,出口1亿美元,涉及就业人口5万人,我省出口131亿美元涉及就业超过650万人。三是进口对缓解省内市场供求和促进扩大再生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2008年进口89.3亿美元,增长54.7%,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6.2个百分点,特别是生产、生活必需的重要大宗商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进口65.6亿美元和44.5亿美元,分别增长53.7%和68.4%;矿产品进口7.1亿美元,增长56.7%;钢材进口4.7亿美元,增长97.2%;黄大豆进口9618万美元,增长51.1%;饲料用鱼粉进口5382万美元,增长6.4倍;纸浆及制品、生皮及制品等分别进口6307万美元和6304万美元,保持稳定增长。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
二、2008年所做的工作
(一)转变意识,工作思路新。按照省委第九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年初制定并印发了对外贸易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做到“四个一些”,即:“站得高一些、想得宽一些、发展快一些、干得实一些”,不断拓展工作对象和工作外延。2008年,对外贸易在国内外严峻形势下仍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表明近年来我省抓外贸的思路和措施符合四川实际,外贸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把握形势,工作抓得实。年初将外贸各类考核目标、奋斗目标分解到各市州和省级外贸企业,厅内将目标分解到各处室,处内将目标分解到人,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上及时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积极制定应对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一是两手抓成效明显。汶川8.0级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不等不靠,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企业,救灾、发展两手抓,有条不紊地开展救助和发展工作,向商务部提交了恳请支持的18条建议,收集整理企业出口遇到的问题200余项,并全力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收集汇总并编印下发省级有关部门支持外贸的措施,支持企业加快恢复和发展。二是应对危机行动快。金融危机发生后,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分析和研究金融危机对我省外贸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强化开拓、加强管理、练好内功;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合作,沟通情况,研究支持外贸的措施和协调解决企业在出口中的问题。针对资金问题,召开银贸座谈会,建立工作机制,收集外贸企业融资需求,举办银贸对接会;将金融部门支持外贸企业的措施、融资新品种汇编成册,广泛宣传;与中信银行合作举办高端客户论坛,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举办防范金融风险研讨会,探讨加强企业和银行的战略合作,规避风险,确保外贸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强指导针对性强。随时把握全省外贸运行动态,经常深入基层和企业,帮助协调问题、理清思路,针对发展的不同阶段,解决重点问题,如地震后的运输问题、金融危机后的规避风险和融资问题等。同时,适时提请召开全省外贸形势分析会或协调会,全年共召开5次分析会或协调会,分析形势、协调问题、部署工作。
(三)突出重点,工作抓得细。一是队伍建设重分类。突出分类指导、抓大扶小、内推外引。确定了100户重点企业和200户潜力企业,全力跟踪、全程服务,重点企业出口对我省外贸的高速增长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确定了开展“万人大培训”,制定了培训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外贸培训活动,从10月开始,采用省市联动、部门合作、中介参与、企业自愿等方式在全省共举办各类外贸培训班15期,培训外贸人员1300多人次,培育更多企业开展外贸业务,2008年新增企业出口成为我省的新增长点;大力引进出口型企业,举办了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培训班,利用广交会等平台,组织市州开展企业引进活动,同时加强与浙江四川商会、福建四川商会等、广西四川商会、广东四川商会等的合作,积极引进出口型生产和贸易企业,取得明显成效,引进企业成为我省出口的亮点。二是市场开拓重实效。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向拓展,四层推进”的部署,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特别是地震以后,加强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取得了明显效果。据统计,全省有600多家企业、2000余人次赴7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省内外开展了市场开拓活动,其中“四川企业欧洲行”、首届中国四川采购商大会、“四川家具中国行”等活动影响广、效果好;与上海、广东、广西等省市建立了对口支持友好关系;与韩国、东盟国家、印度、俄罗斯等我省驻外经商参处建立了联系协作机制;与广西和越南广宁签订了“两国三地”共建贸易通道合作协议,创新市场开拓新方式,推动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优化结构重长远。结合我省“7+3”产业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发展机电、高新技术及纺织服装、鞋、家具、农产品等特色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力度,培育出口基地,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16个特色出口基地和创新基地,涵盖我省重装、鞋、纺织服装、农产品、化工、汽车等产业,代表性较强、带动作用较大,全年出口超过10亿美元。四是营造环境重服务。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定期收集、整理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出口中的困难和问题,分别就运输、报关、检验检疫、退税、融资等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与检验检疫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海关出台了10条措施,为外贸企业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外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市州努力,工作效果好。一是总体趋势好。2008年全省16个市州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7个市州出口增长,其中6个市州出口增幅超过50%;12个市州出口上1亿美元,增加1个;二是精神状态佳。虽然对外贸易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系统上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增添措施,积极应对,扎实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三是做法各具特色。成都:企业孵化、市场开拓、特色产业打造、区县齐抓共促有特色,特别是打造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退税提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外贸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德阳、绵阳:在受灾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负重自强,内推外联,工贸结合,调整结构,抓大促小,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实现了大灾之后大发展;乐山:抓承接与提升本地产业水平和外贸企业队伍建设相结合,福华、金威利等本地和外来出口型企业支撑作用显现,且呈现巨大发展潜力;南充“跳出本地抓外贸”,大力承接服装、丝绸等外来出口型企业,提升外向产业档次,外贸出口再上新台阶,突破2亿美元;攀枝花、广元、泸州:结合优势产业,突出抓好重点企业,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广安、达州、雅安:推动本地企业实现出口保存量,引进企业促增量,实现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巴中积极发挥外贸专业公司的作用,推动工贸结合、省内与省外结合,确保外贸稳定高速发展。四是奠定了发展基础。2008年,全省外贸实现新突破,不仅是各市州外贸总量的增加,结构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寻求到了更有效的发展方式,为外贸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2009年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对进出口的影响进一步加深,2009年外贸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但保持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
不利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拖累国际贸易增长。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蔓延,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衰退又反作用于虚拟经济。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2008年11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下调至2.2%,发达国家整体下降0.3%,将是二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美国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5.1%。今后一段时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可能陷入“螺旋式”下降的恶性循环,世界经济将经历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
(二)贸易环境不容乐观,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一是订单大幅减少。2008年8月前后“冰火两重天”,8月份前,外贸形势非常好,8月份以后,外贸订单急剧下降,已签订单,客户纷纷要求缓期或降价或减量或撤单,企业从大单、长单转为短单、小单,且感到客户寻找、新订单的签订困难,多数企业2009年订单缺乏。二是企业成本大幅攀升。一方面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目前一些企业的成本已高于产品市场价格,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三是原材料、运输价格剧烈波动。2008年8月份以前,国际石油、钢材、海运等价格大幅攀升,8月份以后,大幅回落,其变化历史罕见,企业难以把握。四是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客户待收货款的延迟支付或赖账情况增加,使企业所需流动资金紧张。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把外贸作为高风险行业,外贸企业融资普遍困难。五是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面对当前形势,不少外贸企业调整经营战略,扩大内销,减少出口,国内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市场消费偏好转为“两极”产品(具有自主品牌的较高端产品或低端的生活必需品),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印度、巴西、东南亚等在竞争力和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的国家、地区,积极争夺订单、抢占市场份额,使我省企业受国际市场挤压更加激烈,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三)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国际市场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大幅波动。一方面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一些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企业在寻找订单时,面临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结算的“两难”选择,导致有订单不敢签订;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石油价格大幅回落,同时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如石油输出国组织调减石油产量,以维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但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美元汇率走势不定等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
(四)自身问题依然存在,危机影响明显凸显。差距在拉大。外贸依存度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很小,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与全国特别是沿海相比差距很大,还有中西部省市发展快于我省,差距在逐步拉大,我省外贸在全国保位有压力,继续升位非常困难。市州发展不平衡。除少数市州外贸企业队伍初具规模外,多数市州外贸企业普遍较少,对少数大企业依赖程度很高,市州之间外贸发展的差距十分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外贸促进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外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市州就外贸抓外贸,工作方法简单、工作对象狭窄,发展思路不新、不宽,一些基层商务机构还不健全,贸易促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危机的影响凸显。2008年11月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虽然同比保持增长,但增幅大幅回落。
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奠定了外贸稳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强劲的国内需求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全,资金供给充裕,经济遭到整体破坏的可能性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9年GDP保持增长8%的目标和措施,专家预测,2009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8%。
(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增强了外贸发展的后劲。国家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和稳定外贸的政策措施,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和进出口关税,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将直接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三)国际市场仍有需求,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虽然欧美等经济体逐步陷入经济衰退,但全球经济仍保持增长,国际市场仍有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国际贸易量增长2.1%。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对东盟、俄罗斯、中亚五国、中东、南美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开拓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四)我省外贸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仍然存在,提供了我省外贸稳定发展的保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09年及今后的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作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止滑提速、爬坡上行”的总体要求,对全省经济描绘了新的蓝图,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外贸稳定增长的基础仍然存在。一是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同全国一样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世界经济调整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利用国外资源带来新机遇。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在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的情况下,需求弹性小、性价比有优势的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可能还会增加,出口市场巨大。二是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但出口仍保持了近年来最好的增长势头,充分说明了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丰富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三是灾后重建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国家政策倾斜、各方援助资源的注入,都有利于我省经济在恢复重建的基础上加快发展。
综合分析,2009年是外贸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但只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正确认识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锲而不舍,不断完善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主动拓展市场,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我省外贸仍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二〇〇九年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