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辽宁省  辽宁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丹政办发〔2009〕8号
【发布日期】 2009-02-20
【实施日期】 2009-02-20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  《丹东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全面提升我市服务业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研究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有关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九年二月二十日

 

丹东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  为加快丹东市服务业发展,确定今后服务业总体发展目标,根据辽宁省服务业发展规划,结合丹东地区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现状

  (一)基本现状。

  近5年来,我市服务业在经济总量、内部结构、吸纳就业、拉动增长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并初步构筑起比较完整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骨干增长点。

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7年5年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由103.9亿元增加到 188.2 亿元,居全省第7 位。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0 %,年递增13.7%,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6%,居全省第4位,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  2.产业层次逐步提升。我市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服务业发展体系。2007年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及邮政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业、信息传输、现代物流、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科教文卫体、社区服务业等新兴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占整个服务业比重5年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成为我市服务业中的潜在支柱行业。

  3.构成劳动就业主渠道。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2.7%。5年间服务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占全社会比重比2003年提升了5.7个百分点,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1505元,超过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5.1 %。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在促进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4.服务业贡献显著。2007年,我市服务业的产业贡献率达到38.3 %,产业拉动率达到7.8%。服务业对地方税收贡献达到18.9亿元,占地方税收总额的41%,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最主要来源。服务业投资占全市比重在3个产业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近3年来,分别达到51.5%、53.4%、53.9%,分别高出二产3.5、7.8、7.5个百分点,高出一产50、52.6、53.2个百分点。

  (二)存在问题。

  我市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要求看,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难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  1.产业结构有待于优化。我市服务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批零商贸、交通运输及邮政业、金融保险等传统服务行业为主,呈现出传统行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尤其是生产资料供应、仓储物流、科技研发等生产性公共服务业非常薄弱。

  2.开放程度有待于深化。我市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不高,利用外资比重偏小,行业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总量不到37%。在服务领域的若干行业,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还未建立,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限制现象仍然存在。

  3.人才素质有待于增强。专业人才的存量与增量都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信息产业、软件动漫、创意、研发设计、国际商务、中介咨询、网络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门人才匮乏。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力度不够,致使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

  4.发展环境有待于改善。我市服务业发展尚存在行政审批管理部门偏多、程序偏繁、缺少扶持、行业歧视的现象,削弱了域内外资本、人才、技术进入我市服务业领域的吸引力,也成为制约我市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  二、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

  (一)服务业发展战略环境。

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向纵深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中高端制造业加速向以亚洲为代表的低成本、高成长国家转移,其中以智力产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软件开发)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开始向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特点,一般制造业由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国外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东部区域面临产业升级的机遇和压力。

  2.服务业能级提升需求强烈。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所依托的资源拉动型增长模式已经遇到瓶颈制约,区域内基础资源出现短缺,商务成本大幅增加,经济增速有所下降。如不转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在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整合中,为避免日趋紧缺的资源要素(土地、能源等)进一步短缺,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使生产要素的能量充分释放,当前大批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均全力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发展能级,培育新的区域发展动力源。

  3.区域发展整合态势与发展极带动作用增强。随着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和东北东部铁路的贯通,东北东部经济一体化态势逐步形成,由此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格局发生变化,以沈阳、大连等东北几大中心城市为核心区域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也将更加紧密。

  4.科学发展观将改变政府经济管理模式。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对现行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内涵将以更大权重落实到各地区发展规划及决策中,关注短期经济发展而忽视可持续发展、重视工业而忽视服务业发展的状态将逐步改变,新的发展理念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5.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政影响。2007年以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政策、新举措,对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战略性定位,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整体能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二)服务业发展因素分析。

  1.发展优势。

  ⑴区位优势。丹东地处沈阳中部城市群、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东北东部经济圈等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的结点部位,独特的区位优势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带动力。包括已经建成的丹沈、丹大高速公路,即将开工或已开工建设的丹通、丹海高速公路以及东北东部铁路、丹沈客运专线,扩能后的丹东港、空港,将成为丹东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及优势。

  ⑵产业优势。丹东地处边境,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丹东工业在辽宁省独具特色,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已经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纺织服装、电力生产为优势产业的产业集群,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

  ⑶资源优势。丹东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有边境资源及多民族民俗旅游概念,"旅游强市"的雏形开始显现,这些独特的资源条件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  ⑷传统优势。丹东商业历史悠久,历史上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物流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区位优势和口岸优势,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对朝贸易口岸城市。

  2.制约因素。

  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有待提升。功能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我市一、二产业虽然门类较多,但体量不大,区域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不足。

  ⑵部分领域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缓慢。我市装备制造业在区域内长期处于突出位置,而服务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门类繁多,行业层次错综复杂,加之对服务业发展缺乏足够重视,产业化发展的培育机制和手段不足,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  ⑶结构性矛盾制约产业集群式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本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传统服务业仍然是服务业的主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仍然小于消费性服务业,主城区城市功能基础薄弱、中心城区辐射区域狭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减弱服务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服务业发展所依托的集群发展模式难以形成。

  ⑷区域竞争势头出现加剧趋势。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受到来自沈阳、大连屏蔽效应的制约和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现代服务业的部分领域发展难度较大。

  三、服务业发展目标

  (一)指导思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战略实施及新城区建设三大机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稳步推进与民生相关的社会各项事业,逐步把服务业打造成地区经济的骨干和支柱产业,实现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拉动社会内需,提高服务业对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

  (二)基本原则。

  1.转变方式、提升质量。针对当前我市服务业总体滞后、层次偏低的实际,要在寻求量的增长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升,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

  2.产业互动、优化结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服务业在二、三产业互动中实现快速发展,实现质和量的共同提升。

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需要为目标,遵循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宏观引导,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和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业效率,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  4.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港口资源、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灵活的经济制度等优势,结合服务业实际情况,分类指导,明确重点,突出个性化和综合竞争力的培育,积极扶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的发展。

  5.双管齐下、四化带动。既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既要优化改造消费性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水平、以法治化优化服务业环境。

  6.空间集聚、合理布局。根据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布局的空间约束,促进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明确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空间组织形态。

  (三)发展目标。

  根据《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辽委发(2008)11号)所确定的今后5年全省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到2012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如下:

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8亿元,年递增20%;

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1280亿元,年递增30%;

  --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年递增5%;

  --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5%。

  四、服务业发展布局

  以东北东部为腹地,以港口为依托,以公路干线、高速公路、客运专线、城市轻轨及两港立体交通网络为纽带;以老城区为依托,新城区为牵动;与周边地区联动,利用地缘资源优势,打造以边境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口岸贸易、产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态为核心产业的东北东部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重点培育"二个核心区"(新老城区),"三个中心"(商务会展、产业研发、影视外景),"五个区域"(边境旅游、现代物流、软件及动漫、口岸商贸及保税、金融商务),初步建立形成丹东市现代服务业基本框架和雏形。

  (一)二个核心区。

  1.新城区。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创意规划建设丹东新城区,使港口向国际延伸,城市向海洋靠近,逐步实现港城一体,港城联动。新城区发展重点定位于现代服务业,主要发展现代商业、商务办公、文化休闲、行政办公、边贸服务等产业。同时,结合边境通道的建设积极发展桥头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摆布现代物流管理、边境贸易、商务服务、企业综合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区。

  2.老城区。重新调整和改善老城区城市及产业布局,整合和梳理现有传统服务业功能区。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功能性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功能和层次。以丰富业态,提升档次为主要目标,重点发展商业及餐饮服务、旅游、产业研发、边贸服务、旅游、养老托老、康复休养等产业。

  (二)三个中心。

  1.开发区域性商务会展中心。打造会议和展览2个会展功能区:一是开发建设文安国际商贸区展览展销功能区。二是开发建设五龙山温泉景区会议功能区。大力培育会展公司、会展场馆经营公司和会展广告、礼仪、策划、布展、演出、器材租赁等配套服务企业。

  2.建设优势产业研发中心。以开发优势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培育强势研发能力为前提,分离功能,聚集规模,建设在国内外具有辐射和竞争能力,对地区产业具有较强拉动和孵化能力的6大产业研发中心:一是建设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制造业产业研发中心。二是建设以无水印染、纺织服装为主的无水印染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建设以高附加值手表机芯技术为主的手表产业研发中心。四是建设绿色高能型碱锰电池技术研发中心。五是建设计量和收费管理等相关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六是建设无损探测仪器研发中心。

  3.开发东北影视外景中心。建设宽甸缸山影视城、扩建东北民国民俗影视外景基地、开发西部沿海山海影视外景基地,进而形成东北东部影视外景中心雏形。

  (三)五个区域。

  1.完善辽东边境旅游及国际游客服务中心区。美化1个旅游长廊(鸭绿江百里文化旅游长廊),优化5条旅游热线(鸭绿江旅游线、丹沈山川旅游线、丹大江海旅游线、丹通生态旅游线、丹东边城旅游线),精化10大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异国风情旅游、海上休闲旅游、原始生态旅游、登山历险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温泉旅游、赴朝旅游),建设1个中心(国际游客服务中心)。打造丹东旅游名城,形成东北东部边境旅游中心区域。

  2.培育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完成物流园区、物流基地、专业物流中心的布局和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站点建设,发展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构建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东北亚物流中心主要节点的主体框架。

  3.建设软件服务外包和动漫产业园区。在丹东临港产业园区的浪头产业园区和虎山园区2个区域,建成"丹东国际信息产业园区"和"丹东虎山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城"2大产业园区。

  4.打造辽东边境口岸商贸及保税区。在沿朝鲜半岛江海一线,建设以对外贸易、出口加工、物流集散、保税仓储、边境互市为主体的边境口岸商贸及保税区。

  5.建设以新城区为依托的中心金融商务区。提升锦山大街传统金融区的功能,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新城区金融商务区,形成以锦山大街传统金融商贸区为基础,以新城区金融商务区为核心,功能互补的金融功能区布局。

  五、服务业发展重点

  根据丹东市服务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依托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着力营造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服务业、交通运输服务业、涉农服务业、信息服务业6大行业和公共服务、商务会展、产业研发、影视文化、口岸贸易及楼宇经济6大领域。

  (一)旅游服务业。

  突出旅游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支柱地位,重点开发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全面营造高水平的城市环境,精心培育高素质的市民群体,扶持组建高效益的大型旅游企业,加快建立高质量的市场运作机制,规范建设高标准的服务体系,将我市建成全天候游客接待能力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形成东北东部边境旅游及国际游客服务中心区域。

  在具体实施上坚持6个结合:一是把自然景观开发与人文景观发掘结合起来;二是把抓好黄金周、春夏秋三季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冬季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进而形成全天候旅游产业;三是把辽宁旅游金三角、3省4市(辽吉黑、京津沪穗)旅游市场开发与国内其他省区、东北亚地区旅游市场开发结合起来;四是把景区景点、旅游线路开发整合与旅游产品、企业和产业的开发整合结合起来;五是把自主开发、政府扶持与合作开发、引资推进结合起来,走合资合作、共同发展的路子;六是加大景区开发及景点建设力度。完成虎山长城景区改造、阿里郎游乐园、獐子岛开发、国际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同时,调整旅游产品的季节性,搞好冬季冰雪、温泉、体育、会展等旅游,发展"全天候"旅游。

  到2012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18亿元,增长170%,年递增22%。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253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05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70%;入境旅游者达到34万人次,旅游创汇达到16004万美元,分别增长129%和170%。

  (二)商贸物流服务业。

  1.商贸流通。围绕老城区提升改造和新城区开发2个重点,打造丹东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一是抓市场建设。就是抓好商贸重镇重点建设项目跟踪落实,抓紧各类专业市场建设。二是抓特色商业街建设。抓紧抓好新安步行街、七经街等特色商业街和朝鲜民俗村等项目建设。三是构建重点商贸中心区域。分别为:改造和提升以新安步行街和七经街为核心,宝山女人街、乐购超市振兴店、安东老街和沿江商贸餐饮一条街为区域性中心,形成老城区传统商贸中心;建设以文安国际商务区为中轴的新型国际化商贸中心。四是构建商品流通网络。抓住开展"万村千乡"和"双进社区"2个活动载体,构建市、县(市)、乡(镇)、村4级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  2.现代物流。按照服务市场、分类搞活的原则,围绕农产品流通业、商贸流通业,分别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商贸批发物流配送体系、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以及特种商品物流配送体系。各物流配送体系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物流服务网络,完成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专业物流中心的布局和建设,发展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建立起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东北亚物流中心主要节点的主体框架。

  到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0.4亿元,年递增18%。全市物流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5%左右。公共物流区集中处理的物流量达到全市社会物流处理总量的50%左右。大中型物流企业及公共物流区的信息化程度同步提高,50%的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处理客户的物流信息,70%的企业内部物流信息采用计算机处理。努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物流企业20家以上,力争发展亿元以上企业10家。

  (三)金融保险服务业。

  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改造提升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同时,开工建设新城区金融商贸区,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力打造新的金融产业聚集区。合理调整优化市区金融机构网点,大力完善县域农村的金融网点布局,加快形成以城区、县域和乡镇3级互为配套的金融网点布局。一是大力推动银行业发展。加快扩大银行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信贷资金集聚辐射力,提升银行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快业务创新,使产品种类系统化、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便捷化。推动与周边城市票据交换的同城化进程,积极发展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丹东市商业银行做大做强,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条件组建丹东市农村商业银行,积极筹备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采取境内与境外、主板与创业板并举的方针,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及城市公用设施项目债券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完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三是提高保险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保险机构,不断增加保险业务品种,做大保险市场规模,到2012年,我市的各类保险公司超过40家。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代理公司、经纪公司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四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会计、律师、评估、担保等中介行业组织。

  到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251亿元,贷款余额682亿元,年递增18%。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新增1-2家;争取引进1家外资银行;市商业银行完成资本重组争取上市;成立丹东市农村商业银行,设立1-5家村镇银行。保持培植30-50户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争取每年1-2家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并上市。保费收入达到28亿元,年递增20%。

  (四)交通运输服务业。

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丹东港、东北东部铁路丹东段、丹海高速、丹通高速、丹沈客运专线、城市轻轨、机场扩建、客运场站升级改造、城市公路环线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港口建设。丹东港在现有大东港和浪头港两港区基础上,逐步建成庙沟和大东沟2个港区,港口续建和新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80亿元左右,实现码头数量和吞吐量的同步翻番,港口功能和服务水平实现新的突破,为实现亿吨大港的目标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港口物流配套体系,建立港口综合商务中心,大力开展电子口岸建设,使丹东港成为环保、节能、便捷的港口。2010年丹东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340万吨,2020年丹东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060万吨。二是公路建设。普通公路将以"两环五射"为主骨架,以滨海公路、旅游公路、边防公路和城际间快速通道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边防公路规划7条,总长252公里。农村公路网建设解决183个行政村通油路。丹东国家公路运输客运枢纽由丹东公路客运中心站、丹东公路客运东站、丹东公路客运西站和东港公路客运站组成,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9.85万平方米、日均旅客发送能力4.7万人次。三是高速公路建设。开通丹海、丹通2条高速公路。四是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建设总长208公里,设计时速250-350公里的丹东到沈阳客运专线。五是机场建设。实施候机楼等设施改扩建工程,达到年接待旅客100万人的能力。力争开通2条国际航线。

  到2012年,丹东市客运总量达到8337万人次,增长128.8%,年递增18%;丹东市货运总量为10604万吨,增长148.8%,年递增20%。

  (五)涉农服务业。

  把发展涉农服务业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支撑点。一是做好村镇规划工作。重点抓好工业企业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畜牧养殖带动型、休闲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劳务经济带动型等8种不同类型村镇的整体规划工作,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全民投资,力争在2-4年内初见成效。二是做好农产品检测认证工作。落实预算、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培养队伍,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网络系统,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把好产品上市关。三是做好植物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作用。四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良种推广覆盖率达到100%,探索实行大村制,推动城镇化进程。五是做好农资服务业发展工作。引导和推进农资流通方式创新,整合改造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在建立化肥淡季储备的基础上,组建农资连锁配送中心,保持"放心农资"网络的深入持久开展。六是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全市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处,其中新老城区及3个县(市)各1处,同时对原有市场进行设施改造。

  (六)信息服务业。

  以发展完善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初步建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把丹东建成东北区域性信息中心、通信中心和互联网中心。

  1.加快发展信息传输和增值服务业。继续加大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规模,提高主干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交换能力,建设能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光纤用户干线网;积极发展建设3G移动电话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网,提高通信服务质量;加快改造有线电视网络,稳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实现电信、数字电视和计算机三网联合,信息资源网络互联互通。

  2.扎实推进电子政务。重点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党政综合信息网络,初步建立起办公管理电子化、政务信息数字化、申报审批网络化的电子政务系统,推进政务信息公开。配合国家"金字"工程,继续实施以金税、金财、金审、金水、金智等为主要内容的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政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完善人口信息、信用信息、法人单位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信息五大公共性、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国土监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数字化和科学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倡导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服务企业通过联盟、兼并、授权等形式,形成"高、中、低"服务门类齐全的网络服务格局;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和完善电子购物和物流配送体系,着力培养和树立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典型;以口岸信息系统为中心,逐步建立综合运输物流、口岸物流、海港和空港物流、商贸配送中心及大企业集团供应链物流的现代物流系统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4.建设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科技、教育、气象、医疗、市政、旅游、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部门信息化,增强公众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建设以公用信息平台为中心的公用信息资源网络,为全市公众提供查询、检索和发布服务。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社区服务网,增强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  5.加快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抓紧培育丹东软件服务及动漫产业,规划建设丹东国际信息产业园区和虎山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城2个重点区域,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全市软件及动漫产业总体发展格局。

  到2012年,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就业人数增加1倍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软件服务及动漫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软件服务及动漫产业达到规模以上企业43户,其中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20户,超亿元企业4户,10亿元以上企业1户。

  (七)公共服务。

  以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民政、市政环境等公共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综合经济效益与福利效能。

  1.教育。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把农村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着力发展职业教育,使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实现教育发展均衡化,促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并完善教学、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库、信息发布、办公自动化为一体,覆盖全市中小学和管理部门、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到2012年,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基本形成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职工培训、农民教育为一体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

  2.卫生。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突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2大工作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12年,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更新任务,全市96%以上的农村人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95%,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到90%以上,残疾人、慢性病人等在社区接受康复指导的比例达到80%以上。

  3.文化。重点把丹东建设成为"省文化强市",推进文化事业网络建设,形成以抗美援朝纪念馆和丹东博物馆为标志,以东港、宽甸博物馆为补充的文博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各县(市)区图书馆为纽带、农家书屋为主要场所的图书服务网络;以市群众文化艺术馆为中心,各县(市)区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为平台的社会文化服务网络。以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展开为突破口,逐渐打开农村电影放映服务新局面。

  4.劳动和社会保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现代职业培训制度模式的建立。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市、县(市)区2级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扩大就业,促进稳定。2008-2012年间,全地区就业总量25万人。其中,服务业13万人,普惠制就业培训5万人,创业培训500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到2012年,基本实现服务企业参保全覆盖,养老保险参保总量实现49.1万人,其中服务业参保达到9.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总量2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总量75万人,并建立20家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保健站;工伤保险参保总量23.9万人,其中服务业参保6.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总量25万人 。

  5.民政。健全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和完善救灾应急预案,逐步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水平,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彻底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到2012年,力争在全市消除危房户,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使我市民政服务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  6.市政。围绕城市的供热、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绿化等领域,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市政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一是建设新水源,建设20万吨/日的净水厂,解决城市西部供水问题;改造城市管网,争取在5年内更换城市供水主干网及修复庭院管网;新建城市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850吨,解决城市居民垃圾处理问题。二是完善城市公交。到2012年,丹东市建成区公交线路达到56条,增加20条。三是美化环境。到2012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2%,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3平方米。四是加快公园建设。建成并完善锦江山、元宝山、帽盔山3大公园的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红叶山(菊花山)、安民山、珍珠泡、西干石山、港湾(四道沟)、江雪及三道沟动物园7个市区居民休闲公园。五是建设数字化监控系统,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  (八)商务会展。

  坚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产业定位原则,以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及东北亚为辐射区域范围,以国际国内商贸和旅游为会展类型,走特色品牌鲜明、会议展览并举、国际国内并重、各产业联动的会展业发展道路,目标定位为国际商贸旅游会展区域性中心,逐步确立会展名城地位。

  通过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地区交流、休闲旅游等渠道,把会展业打造成地区服务业的品牌产业。一是商贸往来。利用好丹东产业基础完备、交通便捷通畅、边贸条件独特的优势,逐步把商贸会展发展成会展业的基础。二是文化交流。发展地区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出版、文艺等事业,增强边境和民族色彩,增加与外埠的交流频率和力度,尤其要重点发展创意、影视、动漫等新兴服务业。积极争取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在丹东举办。三是地区交流。扩大与周边城市和国家的经贸联系,加大对 "台湾周"、"朝鲜产品周"等传统会展项目的包装宣传力度,提高办会办展质量,积极扩大市场影响,使之成为区域品牌会展。对外加强与沈阳、大连及朝鲜、韩国重要会展城市相关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争取我市重要会展活动与周边会展强市在会展活动中的联动对接,实现借力发展,互利共赢。设计培育中、朝、韩区域性国际政治、经贸、艺术、民俗、休闲等专题品牌产品。四是休闲旅游。借助鸭绿江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完善旅游会展设施,并利用城市周边丰富的温泉资源,逐步发展成丹东周边的二级会展中心群。

  (九)产业研发。

  1.建设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制造业产业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重点推进曙光集团等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车桥研发规模及制造产量保持全国第一。加大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投入力度,每年的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曙光集团投资建设美国技术中心,扩大沈阳技术中心的规模。加强与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产品研发和试验项目合作。到2012年,建设辽宁通达轴业、丹东黄海特种专用车2个汽车零部件省级企业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

  2.建设以无水印染、纺织服装为主的无水印染技术研发中心。利用丹东无水印染助剂和装备领域的优势,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使丹东成为带动全国,走向世界的无水印染技术与装备的推广示范和辐射基地。无水印染产业基地建设分2个阶段。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建成无水印染研发中心,带动服装等深加工产业发展,成为辽宁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基地之一和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在无水印染助剂、智能无水印染装备和相关技术研发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打造国内无水印染产业核心集聚区,建成国家级无水印染基地。

  3.建设以高附加值手表机芯技术为主的手表产业研发中心。为增强全地区手表企业抗风险、抗冲击能力,重点推进丹东手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2008-2009年建成手表研发中心,并成立手表协会,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合作。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重点进行多功能运动表、陀飞轮表、自动超薄型表等为主的高档手表研发和生产,利用5到10年时间,使我市的手表研发及生产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  4.建设绿色高能型碱锰电池技术研发中心。以目前的绿色高能型碱锰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及相关企业为基础,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完善现有技术工艺,增强产品研发能力,扩大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规模,建设形成在国内居于领先位置的丹东绿色高能型碱锰电池技术研发中心。

  5.建设计量和收费管理等相关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培育和壮大目前居于国际领先的水平的IC卡燃气表、水表和热量表,无线数据远传,管网数据监控及销售管理系统等产品开发,电子设计、软件程序编译及调试、机械设计等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企业,形成丹东市公用事业领域计量和收费管理等相关产品及技术研发中心。

  6.建设无损探测仪器研发中心。利用丹东市无损探测产品及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基础优势,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水平,突出开发和孵化优势,建设国家级无损探测产品研发中心。

  (十)影视文化。

  做大做强辽宁电视台影视外景基地、东北民国民俗影视外景基地和大孤山、大鹿岛山海影视外景基地,把丹东建设成门类齐全、重点突出、风格各异,包含自然、社会、人文、边境特征,在东北有较大影响力,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  1.推进宽甸缸山影视城建设。一期投资6亿元, 2010年完工,主要包括影视城、会展中心、休闲旅游区。二期投资4亿元,2012年完工,主要建设天然植物园和高尔夫球场。该项目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影视基地,也将成为与旅游观光、会展业务紧密结合的一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  2.扩建东北民国民俗影视外景基地。以2个区域为重点,以东北民国特征街区、丹东民国典型街区为主要内容,建设2座影视城,进而形成东北民国民俗影视外景基地影视基地。一是扩大大梨树影视城规模,仿制和还原民国时期东北几个主要城市的经典街区和标志性建筑,同时建设东北民俗风情博物馆。二是提升东港远东影视基地档次。扩大民国安东典型街区建筑复原规模,以影视文化为先导,实现影视拍摄、商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产业联动。

  3.开发大孤山庙及大鹿岛山海影视外景基地。结合旅游整体开发,规划和改造大孤山、大鹿岛、獐子岛硬件设施,发掘其自然、历史及文化底蕴,完善其影视拍摄功能。同时,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好各类古迹遗址、古建筑群、风景区、森林公园、海岛等资源,提升其文化含量及经济社会效益。

  (十一)口岸贸易。

  利用5年时间,在沿朝鲜半岛江海一线,建设以贸易、出口加工、物流集散、保税仓储、边境互市为主体的边境口岸商贸区。一是建立出口加工区。要按照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益一片的原则,拟选定在大东港附近陆域10平方公里临港保税区预留地中建设丹东出口加工区。二是建立边境互市贸易区。初步选定在新建鸭绿江公路大桥附近中朝边境地区。三是建立保税区。在目前已获批准建设的边境综合保税仓库的基础上,规划好预留用地,积极向上争取建设丹东保税区。

  到2012年,口岸贸易额达到50.6 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48.8 %,年递增20 %。对朝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4.9亿美元,年递增20 %。

  (十二)楼宇经济。

  围绕构建全国"最美的边境城市"、"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总体目标,进行以节能、省地、智能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的楼宇经济模式的探索,拓宽楼宇招商引资渠道,加大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力度,打造江海沿岸商务楼宇聚集区,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一是鼓励和引导开发商在我市开发和建设更多更好的智能化建筑,注重楼宇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载体。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密集型的金融商务区为契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二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全市每年将新引进、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配套增值服务的机构20个以上,重点引导金融保险、信托证券、商务中介、临港物流、邮政快递、港航服务、信息电子等生产性服务机构落户商务楼宇;重点引进与城市化发展相协调的新兴、社会性服务贸易机构10个以上,引导总部经济、会展会务、跨国采购、教育医疗、旅游服务、港航服务等新兴、社会性现代服务业项目向商务楼宇聚集,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辐射力。重点在老城区传统商务区及新城区金融商务区建设以商务、会展、现代物流及总部经济等经济区块,带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发展,推进新城区建设;利用五龙背、金山、炮守营、椅圈等地热温泉资源,发展以度假休闲、康复养老、旅游观光等为主体功能的楼宇群落,重点带动二级商务区域现代服务业业态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周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为入驻楼宇企业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为楼宇经济提供政策保障,使经济政策与楼宇发展接轨。

  到2012年,培育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现代楼宇经济群,力争用10年的时间使楼宇经济成为新城区的主体经济。

  六、服务业发展保障措施

  今后5年是丹东市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服务业将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新兴服务业将开始萌发和壮大。要求我们各部门、各地区肩负责任,履行使命,实现丹东市服务业产业振兴使命。

  (一)调整定位。

  在工业化中后阶段,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国发展服务业的浪潮已经形成,今后一个时期的地区和城市竞争,主阵地将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丹东从地缘及环境上分析,具有发展服务业的优势和潜力,重新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把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方向定位于服务业,快速建立丹东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把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定位于现代服务业。举全市之力,把发展服务业放到经济工作突出的位置,抓服务业规划,抓服务业政策,抓服务业项目,抓服务业投入。

  (二) 政策扶持。

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从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提高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优化服务业政策环境、加强服务业基础工作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及工作方案,使运行状态和管理水平步入制度化、持续化、常态化发展轨道。

  (三)加强领导。

  按国务院和省要求建立各级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及机构,使全市服务业发展走上有规划、有目标、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的有序化轨道。

  (四)落实投入。

  1.建立服务业发展基金。市本级及县(市)区每年各拿出一定数额资金,设立市、县(市)区2级服务业发展基金(不包括各类专项资金)。一是用于为国家及省级项目配套;二是引导新兴方向性服务业项目的实施;三是对发展服务业贡献突出的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给予奖励;四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市发展规划以内服务业项目,给予担保及贴息等政策支持。

  2.落实项目。构建丹东市服务业发展项目的包装、筛选、核准备案、上报、资金争取、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建立丹东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库,大力推进已整理出的8大类233个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建立服务业项目目标考评体系。

  (五)完善考核。

  积极配合上级统计体系调整,充实服务业统计机构力量,建立丹东市服务业指标体系。建立工作目标考评制度,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服务业指标纳入对地区政府和部门考核体系之中,并拨付经费。定期调度,有奖有罚。

  (六)深化改革。

  1.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发展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知识、劳动力、土地、房产等要素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会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事业。

  2.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区域性和品牌型市场,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推进社区商业建设,构建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体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消费品质量监管机制。

  3.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建立信用基础平台和信用监管平台,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的社会信用体系。

  4.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规范行业协会。积极发展会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事业,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

  5.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科技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加快社会公用事业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