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2009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政〔2009〕1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市2009年绿化工作方案》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武汉市2009年绿化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2009年全市绿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两型社会”建设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促进武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突出特色、以人为本,着力推进“惠民型、节约型、山水型、文化型”园林建设,发挥植物降温降尘作用,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坚持解放思想,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园林绿化建管机制,提高园林绿化综合服务功能,广泛调动社会绿化积极性;坚持“点、线、面”相结合,以点带面,大力开展绿色路网、绿色水岸、绿色板块和绿色文化建设,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促进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并达到国内一流,实现生态园林试点城市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建设绿地面积321.11万平方米,植树50万株。新(扩)建50条道路绿化,改造提升20条道路绿化,主干道建设35个园林小景。建设城市“三小”绿地(小森林、小游园、街区小绿地)37个,其中续建6个。续改扩建公园12个。对100个社区绿化实施提档升级,建设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屋顶绿化30处。
2009年城郊各区植树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四旁植树600万株,中幼林抚育12万亩,家园建设村湾绿化500个,绿色通道达标里程100公里。
三、主要项目
(一) 绿色路网
围绕新建的重点交通工程项目,坚持路、桥、隧道建设和配套绿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对已建道路及重要交通节点,按照绿化与美化、景观效果与生态效果、服务功能与绿化功能相统一的原则进行改造提升,形成“一路一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效果。主要项目有:
1.交通枢纽绿化整治建设。将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的绿化建成层次丰富、植物景观优美、迎宾氛围浓郁的城市客厅;将长江隧道、岳家嘴互通的配套绿化建成生态景观性节点;推进二环线、三环线两侧绿化工作(列为市级专项重点工程)。
2.新老道路绿化,建设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新(扩)建汉黄路、韦桑路、芳草路等50条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徐东路 、黄浦大街等20条道路绿化水平。
3.城市“三小” 绿地建设。建设三环线江岸江汉段、青菱、舵落口三环线等13片城市小森林,建设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设武汉剧院、汉西路、堤东街等16个小游园,建设绿地面积7.5万平方米;建设东方花城、首义等8个街区小绿地,建设绿地面积0.45 万平方米;建设武昌火车站、岳家嘴立交等配套绿化2个,建设绿地面积4.5万平方米。
4.立体绿化。在中心城区解放大道香港路、航空路等3个立交桥(含桥面和桥墩)以及主干道临街墙面和房屋屋顶等开展立体绿化,形成城市绿化空间新景观。每个城区在主干道旁选1—2个重要建筑墙面实施立体绿化。
5.园林小景。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共建设35个园林小景,提升城市街道景观。
6.绿色通道建设。对青郑、和左高速以G106国道等城市进出口公路绿化进行充实完善。
7.公交站点绿荫工程。在全市部分道路的公交站台栽植遮荫树;在20条主干道上开展以树穴软覆盖、绿化带降土等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活动。
8.编制城市行道树专项规划。突出城市道路绿化特色,结合武汉实际,从降温、降尘、实用、美观的角度,编制我市城市行道树专项规划,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林荫路、彩叶路和香化路,确保城市行道树栽植和生长的有序发展。
(二)绿色水岸
推进两江四岸和中心城区40个湖泊水岸绿化,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的滨水公共绿地,形成生态、景观、休闲、健身等相结合的亲水性敞开式生态公园,营造“一湖一景”的城市景观特色。主要项目有:
1.大东湖水网生态建设和六湖连通。实施大东湖水网生态建设和六湖连通工作,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及湖岸绿化景观。
2.沿江绿化带。启动长江青山段江滩建设,形成以绿为主,以景托园,集开放性、观赏性、游乐性、休闲性为一体的滨江公园绿地。
3.湖泊与湿地公园。新(改、续)建南湖幸福湾、内沙湖、菱角湖等3个湖泊公园,建设绿地12万平方米;做好长丰生态湿地的前期准备工作。
4.明渠整治。在充分保护水体的基础上,以树种搭配、植物造景为主进行绿化改造,建设二七明渠、古田二路绿带。
(三)绿色板块
在增加绿量、均衡发展、节约资源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努力建设绿色宜居、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主要项目有:
1.片区绿化。大力推进武汉新区、化工新城、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等城市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充分利用绿地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变电站、公厕、环卫园林管理间等城市基础设施,发挥绿地的综合作用。
2.花园社区。完善提升中心城区100个老社区绿化,改造社区绿化10万平方米。督促指导各区建立绿化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花园式社区。
(四)绿色文化
通过营造绿色文化,增强城市绿色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主要项目有:
1.园博会。积极申办2011年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2009年完成申办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方案等相关工作。参加并完成第七届济南园博会建设。
2.古城复兴。围绕武昌古城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古城风韵,艺术感染力强,富含我市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绿地。
3.公园建设。对黄鹤楼公园、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等6个老公园的植物、设施等进行充实完善,丰富文化内涵和特色,提升品位与功能。续建蛇山南坡等山体绿化。
4.花卉展。全市公园(广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游园活动,展示武汉城市建设成就和武汉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重点办好建国60周年国庆花卉展、金秋菊展。
5.开展园林科普进社区工作。在全市有条件的社区开展“送花草、送技术”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建绿护绿工作。结合社区绿化、街区园林小景评比和花卉展示,普及园林花卉知识。
四、资金概算
2009年全市社会绿化建设经费计划安排12.75亿元(不含林业投资),资金渠道为市政府投资4.50亿元,社会筹资6.45亿元,各区政府投资1.80亿元。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格绩效考核机制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任务十分艰巨,既要抓紧推进,又需长期努力。为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调整的新要求,将绿化工作目标列入各区、各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签订目标责任状。市园林部门严格考核程序和标准,对各区和有关部门的绿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确保绿化任务的完成。
(二)抓好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新闻媒体、会议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武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宣传绿化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有关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开展园林绿化征文比赛、社区居民插花比赛、阳台和屋顶绿化评比、建立社区“绿化宣传栏”、宣传长廊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市民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到90%以上。
(三)深化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坚持推进园林事业单位改革,制定“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绿化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责任网络。继续大力推进园林道路绿化养护和公园(广场)绿化养护公共服务外包工作。完善园林行政审批制度和效能监察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和提高行政效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及时发现和制止损绿毁绿和破坏相关园林设施的行为,制定《武汉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并严格组织实施。严格园林绿化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制度,切实保护绿化成果。
(四)强化监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继续完善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方案专家委员会制度,努力推行政府投资的重大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审批制度。加大建设项目监管力度,对政府投资的重大绿化工程,严把审批关,对施工环节进行巡查。修订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等级标准,形成权责分明的绿地管理制度,并监督考核实施。加强远城区和新纳入建成区区域的园林绿化工作,推进建制镇绿化提挡升级。开展《风景名胜区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大检查,组织开展全市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初评、申报工作。有选择地组织考察绿化先进国家和城市的学习活动。加快园林信息化建设步伐,重点搭建好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政务公网三个平台,提高“数字园林”数据库的应用水平,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
(五)拓宽渠道,加大园林绿化资金投入
市区两级政府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要求,继续加大园林绿化资金投入,把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纳入财政预算,发挥市级投资的政策杠杆作用,对区级投资的园林绿化项目实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积极倡导建立生态及绿化补偿机制,努力争取国债等政策性贷款支持,出台既具有规范性、又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引资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投资。鼓励社会单位认建、认养城市绿地,对社会单位绿化和立体绿化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绿化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建设一批绿化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和示范屋顶花园。